台中市不少河川常發生魚群暴斃事件,市議員楊典忠13日直接點名海線梧棲大排,1至5月已有21起魚群暴斃事件,其中4月23日更撈起130公斤死魚,痛斥市府每次都以「溶氧量不足」理由搪塞。副市長黃國榮指出,魚群經常暴斃是不正常現象,會要求跨局處探討原因。

楊典忠指出,根據梧棲大排當地民眾記錄,今年1至5月初有高達21起魚群暴斃事件,包括1月3起、2月4起、3月2起,4月暴增至9起、5月3起,其中4月23日就撈起130公斤死魚,數量驚人,尤其夏天來臨,陣陣魚屍味令人作嘔。

楊典忠不滿說,梧棲大排魚群暴斃三不五時上演,若發生在大里的旱溪、中區綠川、柳川及西區麻園頭溪,市民早就抗議連連,為何海線民眾就得忍受,梧棲大排河岸環境還能住人嗎?楊典忠更酸市府,不要把撈死魚善後,當作海線河川治理主要工作。

楊典忠指出,市府2018年在梧棲大排設置一座造價1.2億元礫間淨水場,每天處理1萬噸的排水,但魚群暴斃更頻繁,每次都是溶氧量不足,令人質疑礫間淨水場是否見效,強力要求市府提出對策,別再以「溶氧量不足」理由搪塞。

副市長黃國榮表示,魚群經常暴斃,當然是不正常且不應該的,梧棲大排若再發生魚群暴斃,會請環保局、農業局、水利局一同前往了解改善。

水利局長范世億指出,大肚山土石泥沙流入河川,可能造成溶氧量不足,河川生態平衡問題也是原因,近兩年針對權責山坡地農作造成土石鬆動,流出黃土部分會編列預算進行截土工作,也有定期維護礫間淨水場,還是有發揮功能,否則死魚狀況恐更嚴重,會跨局處探討了解。

#死魚 #楊典忠 #魚群暴斃 #河川 #溶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