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時序轉變,台北米其林一星餐廳「T+T」推出夏季套餐,透過食材、氣味、味道、口感與擺盤,完整體現「季節感」。除台灣味、日本味與韓國味外,餐廳的兩位主廚蔡元善與李至正,本季分別以「峇拉煎」(Belachan)、「馬來西亞白咖哩麵」、「馬來西亞咖哩雞」、「羅惹」(Rojak)與「煎蕊」(cendol)等馬來西亞庶民美味為創作靈感,演繹形色味皆誘人食慾的「夏日風格美食」。
水稱「馬拉盞」的「峇拉煎」(Belachan)是馬來西亞吃食中「熱與辣的發動機」。膏狀的「峇拉煎」是將小蝦和辣胡椒及鹽巴一起打成膏狀後再自然發酵。此調味醬料傳統多用在醃製雞肉或可煮咖哩、炒飯。
「T+T」新菜「虱目魚/峇拉煎/番茄」是取「馬來西亞魔鬼魚」為概念,將用峇拉煎拌入辣椒、蒜頭製的辛香料鋪在虱目魚上烘烤,再將虱目魚與馬來口味燉菜為內餡包覆在吐司裡,品嘗時可從尾端的芭蕉葉拿起享用。
用牛奶或椰漿煮的「馬來西亞白咖哩麵」,其實是馬來西亞的泡麵或叫公仔麵,這麵曾在《全球十大泡麵排行榜》奪冠並多次蟬聯。「T+T」新菜「甜蝦/腐皮/椰漿」以此麵發想再結合日本冷麵,將椰漿加入香茅及蛤蜊熬煮,馬告油拌入素麵以馬告油添香、以蝦米辣油提味,並以甜蝦搭配烘乾腐皮與香菜呈現,形色誘人、味道辛香辣甜交融、非常開胃。
東南亞各國的咖哩各有風味特色,馬來西亞咖哩結合了華人、馬來人與印度人文化,形成多層次的風味。馬來咖哩因加了椰漿以及如羅望子、月桂葉等香料製作,降低了辛辣、增加了香氣,不似泰國或印度咖哩那麼辛辣。其中「馬來西亞咖哩雞」廣受歡迎。
「T+T」本季新菜「紅咖哩/雞皮/香茅」就是以「馬來西亞咖哩雞」為靈感,一菜二吃以兩種創新吃法帶來層次分明的美味體驗。碗中是用雞肉製成的「雞豆腐」與以香茅提味的紅咖哩醬汁,品嘗時可搭配烘烤至酥脆的雞皮,傳統吃食大升級。
米飯料理「鹹魚/臭豆/原鴨米」汲取亞洲各地「漬魚」文化為靈感,結合了日本的花魚一夜干、港式鹹魚,以及馬來西亞魚醬等元素,將以原始古法有機栽種的「原鴨米」,加入鹹魚與臭豆拌炒後拌入特製辛香料拌醬,風味濃郁、層次豐富。
念起來音似「囉渣」的「羅惹」(Rojak),帶有「大雜燴」意思,頗能呼應南洋社會民族熔爐的特色。「T+T」夏季套餐前甜點「芒果/青木瓜/羅望子」即是以馬來西亞 Rojak為靈感,結合芒果丁的果香、青木瓜的爽脆與羅望子的酸甜,呈現清新平衡的基調。特別的是,此甜點中還加了櫻花蝦,藉此帶來細緻的鮮味並凸顯甜味。
「煎蕊」(cendol)是馬來西亞與印尼地區的傳統冰甜點,傳統做法是在刨冰上加了各種糯米粉染色的粉條,並淋椰汁椰奶和椰糖,再加些紅豆、仙草等配料豐富內涵。
「T+T」本季套餐主甜點「荔枝/斑蘭/椰糖」是以馬來西亞煎蕊(Cendol)為靈感,荔枝雪酪有清爽果香,斑蘭粉條增添柔滑口感,椰糖提供溫潤的甜味,椰子脆片則增添酥脆層次。
除了演繹馬來西亞風味外,「T+T」本季新菜「北寄貝/竹筍/柑橘」,是以蛤蜊雞湯為發想的美味湯品,澄清雞湯內有炭烤北寄貝、炸竹筍,以及汆燙山椒葉及過貓。主餐選項之一「和牛/水梨/青蔥」是以韓國烤肉為靈感,融合韓式辣醬與醬油的燒烤醬調味後炙烤搭配醃漬水梨,模擬韓式水梨泡菜結合羅蔓葉及起司,呼應生菜包肉的吃法。炙烤和牛是用熊本牛肋眼部位,油花豐富、口感柔嫩。
「羊鞍/珍珠洋蔥/孜然」是以精緻法菜廚功「轉譯」以新疆美味「孜然羊肉」,提味醬汁是加了孜然的羊骨醬汁,Side Dish是用蔥絲及鼠尾草點綴的炭烤自製羊腸,以及珍珠洋蔥。論「皮酥肉嫩」,「T+T」絕對數一數二。
T+T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65巷11號
電話:02-2719-9191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