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從來就不是一位典型的政治人物。他以特立獨行的政治風格聞名,更將自己身為地產開發商的思維與手段,應用在政治操作。他對聯準會主席鮑爾的公開施壓過程,展現川普交易式思維與談判技巧,值得深入研究。
川普是近20年來首位到聯準會視察的現任總統。在參觀完仍在整修的現場後,川普站在鮑爾身旁,兩人戴著大大的白色安全帽,在媒體面前唇槍舌戰互不相讓。川普表示整體建築成本已經膨脹至「大約31億美元」。站在旁邊的鮑爾則不斷搖頭,表示他從沒聽過這個數字。現場有一幕頗具戲劇性,川普馬上有備而來地從胸前西裝內拿出一張紙遞給鮑爾,鮑爾接過迅速看完後指出,川普所提的高額成本,其實是將5年前早已完成的另一項工程一併納入所致。將雙方不合與彼此看不順眼的意氣之爭,在媒體鏡頭前公諸於世。
觀察川普的社群媒體發文,將現場視察細節公諸於眾,字裡行間充滿作為地產商對成本效益的斤斤計較。從「準備前往聯準會,視察高達31億美元(可能更多!)建設專案」這句話,就可看出川普對高額預算的質疑與不滿。他刻意列出同行的人物,包括參議員、政府官員以及多位建築專業人士,營造出公開透明的審查氛圍,讓聯準會無法迴避。
他提到「工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若當初根本沒開始也許會更好,但事到如今,只希望它能盡快完成」,顯示他對於效率和進度有極高要求。這是高明談判技巧,先提出嚴厲批評,隨後又給予看似寬容解釋,為自己接下來的施壓預留空間。
他特意提及「曾整修賓州大道上的舊郵政大樓,是一個轟動的成功案例」,並強調成本效益以凸顯自己的建築經驗,藉此宣示他有能力指導聯準會,並強化要求「降低利率」正當性。透過公開喊話、誇耀成就、施壓對手和創造聲勢等策略,意圖透過輿論壓力,迫使聯準會就範。
然而,川普這類交易式施壓也對制度造成潛在風險。當貨幣政策受制於總統財政需要時,聯準會獨立性將遭到侵蝕,並影響全球對美元資產信心。在資本市場高度敏感環境中,任何來自政治的干預訊號,都可能放大市場不確定性與恐慌情緒。川普對鮑爾施壓,不僅是經濟政策之爭,更將地產商交易邏輯運用於國家權力場域。他的談判藝術不在於條件交換本身,而在於建構權力氣場與輿論戰場,讓對手失去回應空間。從鮑爾在視察結束後,脫下白色安全帽時,不自覺地吐舌頭的肢體語言,即可看出他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之大。
對台灣而言,深入觀察川普政治談判的風格,不只是理解川普的手段,更能認識川普將商業邏輯搬入政治舞台,將關稅談判做為解決各國問題主戰場的思維模式。在美日關稅談判期間擔任日方談判代表的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日前形容美國總統川普是不給對方喘息機會的「交易高手」。川普的每一步,從來不是隨興為之,而是精準謀畫的壓力操作。他不只是想贏,而是要讓對方沒有選擇,這正是地產商最擅長的事。(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