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拋出台美晶片生產「五五分」,還說美國與台灣的「大案子」很快就要來了。顯然是要台灣讓出半導體大片江山,來換取對美出口較低的關稅。從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到擴大採購及投資天然氣,台灣步步退讓,卻讓美國「軟土深掘」。

盧特尼克敢拋出這麼離譜的說法,就是看準兩岸關係緊張。從蔡英文到賴清德執政,為了抵制大陸,無論軍事還是經濟都已高度依賴美國。

根據財政部統計,我對大陸及香港出口比重已由2020年的43.9%,逐年下降到今年8月的26%;對美出口則由14.6%,提高至33.6%,取代大陸成為我最大出口市場。民進黨政府誇口分散出口已見成效,不料反成為川普政府對台祭出高關稅的藉口。

兩岸關係緊張,在美方施壓下,更讓台灣不得不大量對美軍購,明年的國防預算依北約標準占GDP比重達3.32%,賴總統更承諾2030年之前要達到GDP5%。盧特尼克還說,所謂的「矽盾」是只有美國本土晶片充足,才能夠保護台灣。

為了滿足川普政府,台積電已承諾加碼投資美國;賴政府也承諾擴大採購美國阿拉斯加天然氣,甚至要參與天然氣管線計畫;美國農業部次長盧克‧林德柏格近日率團來台,也要求台灣兌現承諾,在未來4年對美農產品採購增加30%。究竟還有哪些承諾?政府至今仍然保密。

川普任期只剩3年多,但台灣長期建構的半導體產業鏈卻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命脈。政府與其讓美國拿兩岸當籌碼,不如化被動為主動,重新檢討兩岸關係,並拓展經貿和觀光交流,不要再把雞蛋全放進美國籃子裡。

#承諾 #美國 #拋出 #天然氣 #擴大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