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政府自10月1日進入關門狀態後,僵局持續延燒,聯邦政府正面臨自2018年以來首次的大規模停擺;PIMCO預估,美國政府停擺將導致年化實質GDP每周減少0.1%至0.2%,若停擺時間拉長,經濟衝擊可能加劇。
美國政府關門對每周GDP減少0.1%至0.2%,雖然危機暫時對總體經濟影響有限,不過,PIMCO認為,隨著停擺時間愈長,愈可能引發「非線性效應」,例如需求瓦解、永久性GDP活動流失等情形。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認為,若政府關門超過1個月,不僅「非線性效應」顯現,還會有結構性的衝擊;所謂非線性效應,邱達生解釋,當美國政府關門,剛開始是美國航班大亂,知名觀光景點暫停,接下來遊客開始取消赴美旅遊計畫,這筆觀光財未來也沒辦法彌補;若美國總統川普趁關門進行政府瘦身大裁員,不僅推升失業率,整個民間消費也會受到衝擊。
邱達生表示,當美國政府關門超過1個月,美債可能遭到降評、政府停擺沒辦法發債,國際對美國沒有信心,財政政策沒辦法執行、也無法擴張,川普本來想藉此瘦身裁員、懲罰政敵,很可能適得其反。
台股、美股指數近來屢創新高,分析師表示,這波指數創高屬資金行情,加上投資人對關稅議題鈍化,資金行情抵銷美政府關門等負面干擾;邱達生認為,股市持續創新高,意味投資人預期美國政府關門很快會落幕,但若10月15日無法如預期落幕,投資情緒就會受到影響,股市很可能震盪反映;投信指出,AI是長期趨勢,但短期亦須關注風險。
美國政府停擺期間,PIMCO表示,債券殖利率上揚、美元走貶、黃金價格持續攀升;與這次情況相似的全面停擺發生於2013年,當時持續了16天,傳統觀點認為此次將與過去一致,但與2013年不同的是,這次缺乏迫使政府重啟運作的強制機制。
PIMCO表示,目前的美國經濟正處於成長動能的「空窗期」,若停擺時間比預期更長,則可能加劇對經濟的衝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