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信報報導,針對美方揚言再加關稅報復中國稀土管制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3日表示,以高關稅相威脅不是與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若美國一意孤行,中國將採取相應措施維護正當權益。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在其最新報告中指出,目前中美的強硬姿態,更像是為接下來的談判爭取籌碼。雙方在測試完對方的底線後,再次做出讓步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兩國元首在10月底於韓國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上會晤的機會仍存在。
陸挺分析,中美目前仍在爭取時間,以降低對彼此的依賴,但短期內相互依賴的格局並未改變,這為外交解決保留空間。陸挺把這種「緊張-升級-緩和」的循環模式,視為未來中美關係的「新常態」。
報告指出,中方近期的策略似乎正借鑑美國的作法。例如,美國長期利用其科技與金融主導地位進行「長臂管轄」,而中國在10月9日也擴大稀土的出口管制範圍。此外,中方的談判風格也開始趨近川普模式,包括提出極端條件、利用對手弱點,並擺出隨時可能「退出談判」的姿態。
市場角度來看,摩根大通認為,若相關消息導致中國股票大跌將成買入時機,而該行預計中美將在2026年達成某種協議。該行還指出,導致拋售的因素包括關稅戰重啟、各類禁售期結束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