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頃旋風出訪亞洲,召開「川習會」、與東協四國簽署貿易、稀土協議,及與日、韓元首會晤,受到全球矚目。川普訪問為美國與亞洲主要國家「對等關稅」談判敲下定音鎚,為其他國家談判內容定錨。相較多數亞洲國家已準備進入「後川普2.0 時代」,我國須盡快結束懸宕未決的對美談判,協助產業因應川普「美國優先」政策下新的台美經貿關係。

川普10月在馬來西亞出席美國與東協峰會,與馬來西亞、柬埔寨簽署「對等貿易協定」,與越南、泰國就「對等貿易協定」架構(framework for 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達成共識,另與馬、泰各別簽署關鍵礦物備忘錄等文件。

川普隨後出訪日本、韓國,與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韓國總統李在明分別會晤。在眾所矚目的「川習會」中達成美中暫緩課徵高額關稅、中方同意暫緩實施緊縮稀土管制措施等重大決議;與日、韓達成經貿協議架構、與日、韓簽署科技繁榮協定,另與日本簽署關鍵礦物協定、造船合作備忘錄等。

綜觀川普此行與亞洲國家簽署的各類協定內容,主旨皆在加強經貿合作、提升經濟安全與供應鏈韌性,內容則涵蓋「對等關稅」稅率與豁免課徵的產品項目、對美開放市場與取消非關稅障礙、增加對美國採購與投資、加強關鍵礦物合作、數位經濟合作,及人工智慧(AI)、雲端運算等科技合作。這些重點涵括川普2.0現今及未來施政主軸,預料將是川普政府接下來與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定的標準範本。

在前述幾國貿易協定或架構文件中,美國均維持已自8月實施的「對等關稅」稅率,未再行調降,但列出各國排除或豁免的產品項目,例如馬來西亞爭取超過1,500項產品免除課徵19%「對等關稅」,包括棕櫚油、橡膠、藥品等。

而依據美馬、美柬協定,與白宮發布與越南、泰國之協定架構文件,四國將取消或降低對美國進口產品的關稅,提供美國農業與工業產品非歧視或優惠的市場進入待遇,不過四國對美國開放市場的條件不盡相同。柬埔寨同意取消對所有美國產品進口關稅,泰國將對約99%的商品取消關稅,馬來西亞與越南則取消或調降幾乎所有美國產品關稅。四國也承諾將檢視或取消各種非關稅障礙,尤其將放寬對美國汽車、藥品、農產品等安全標準或檢驗程序。

此外,四國均同意將在投資審查、出口管制和逃避關稅等領域與美國加強合作,打擊目標「第三國」和轉運(transshipment)行為,及增加在各國境內第三國企業投資資訊之透明性等。馬、柬在協定中明訂需配合美國的制裁措施及其他經濟限制,以及如與其他國家簽署危及美國核心利益的協定,美方可終止協定,並恢復4月2日宣布的較高「對等關稅」。此一主要針對中國制定的「毒丸條款」在美國五月與英國簽署貿易協定即已納入文本,看起來將成為美國簽署所有貿易協定的制式條文。

同時,各協定或文件亦清楚羅列各國承諾對美採購產品與金額,包括液化天然氣(LNG)、煤炭、電信產品與服務、波音飛機、半導體、航太零件及資料中心設備等。各國亦承諾對美國投資,白宮文件隨後公布承諾投資的項目、領域、及金額等詳細內容。

川普簽署協定均維持原定「對等關稅」稅率,但列出豁免產品與其他非關稅障礙、投資、監管等配合美國要求之條款,另簽署稀土、科技等合作協定。美國關稅談判已近尾聲,各國將依談判結果調整「後川普2.0時代」對美經貿關係。我國對美談判團隊應認清拖延無益,盡快結束懸宕未決的談判。如比較各國對美國開放市場與對美投資之內容,我國極可能面對更嚴苛的開放市場要求及龐大對美投資金額,行政院應立即召開跨部會會議並與產業界溝通,協助各界因應台美新情勢。

#談判 #川普 #美國 #貿易協定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