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OpenAI及一票科技股受AI熱潮推動股價狂飆,幕後金主軟體銀行因此受惠,上季(7至9月)淨利暴增1倍以上。不過軟銀宣布,已出售對美國晶片巨頭輝達持有的所有股份,交易金額高達58.3億美元。
軟銀上季淨利2.5兆日圓(約16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2兆日圓增加超過1倍,創下近年來最佳紀錄。上半年度(4至9月)整體營收年增7.7%至3.7兆日圓(約240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
軟銀11日表示,先前在10月已出售手上所持的所有輝達股份,正式結束與輝達的投資關係。雖然軟銀並未在財報中具體說明出售原因,但市場普遍認為,這反映創辦人孫正義正積極調整投資組合,為進一步擴大AI布局籌措資金。
孫正義近年全力押注AI,並視「人工超級智慧」(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為人類技術革命關鍵。他認為AI將在醫療、製造與創新領域帶來顛覆性變化。
孫正義先前與美國總統川普一同出席白宮活動的時候,已經宣布與OpenAI以及甲骨文合作推動總投資額為5,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AI基建計畫。今年10月軟銀又宣布以近54億美元收購ABB Robotics,以推動「實體AI」(Physical AI)發展計畫,將AI技術應用於機器人與自動化產業,延伸其AI生態版圖。
市場估算今年以來OpenAI簽署的AI基建合約總額約1兆美元,其中包括與甲骨文的3,000億美元協議。軟銀身為OpenAI的主要股東之一,受惠於生成式AI熱潮,投資報酬豐厚。軟銀高層透露,近期財報強勁成長主要來自AI相關投資收益。
除了OpenAI之外,軟銀也持有晶片設計商安謀(Arm)與台積電的股份,這兩家公司皆因AI運算需求激增而股價受惠。
隨著AI技術成為市場焦點,全球科技股大幅上揚,美國那斯達克指數自5月以來已飆升25%,但市場熱度也引發部分投資人對「AI泡沫」的憂慮。輝達先前一度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破5兆美元的企業,但近期回落至約4.8兆美元。儘管如此,今年以來軟銀股價漲幅仍超過140%,11日收盤續漲2%。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