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持續在低成長環境中穩步修復,法人指出,政策改革、內需消費與資金動能成為市場主要支撐。儘管短線仍面臨數據空窗與外部不確定性,但「反內捲」政策與居民高儲蓄潛能可望推動中長期市場回升。

聯博集團新興市場價值型股票投資長John Lin表示,雖然地緣政治風險依然存在,但市場對負面消息的敏感度已下降。隨著大陸推動資本市場改革、改善公司治理與提振投資人信心,市場結構正朝健康化發展。不過,在外部需求未明朗前,北京大規模刺激政策的機率仍低,經濟預料將維持數季「低成長、緩修復」。

展望第四季,「反內捲」已成大陸2025年經濟方針之一,政策焦點將放在改善競爭秩序與提升產業效率,受惠產業橫跨太陽能、電動車、銅礦與畜牧等上中下游供應鏈。此外,內需導向產業如金融科技、運動服飾與能量飲料仍維持高速成長,AI基礎建設題材則具長期投資價值。

PGIM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陳舜津分析,大陸第三季GDP增速符合預期,第四季有望完成全年目標。財政政策持續加碼將帶動基建投資回升,出口動能則來自非美地區。不過,由於去年同期消費基期偏高,加上「以舊換新」政策邊際效應遞減,內需回升力道受限。

第二季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PPI持續負成長,加上美國關稅變化與物價下行,使企業投資決策趨於謹慎。傳統產業動能減弱,新興產業雖具潛力,但短期內仍難完全對沖舊產業放緩的影響。

富邦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蔡宗和認為,近期陸股回檔主因是三季報公布告一段落,且中美貿易磋商結果符合預期,市場缺乏新的催化劑。10月製造業PMI較前月回落,顯示經濟壓力仍存,但全年「保五」成長目標仍可達成,因此短期再推新財政政策的可能性不高。

目前市場進入數據空窗期,加上外資流動性偏緊與年底獲利了結壓力,使短線投資氣氛偏弱。不過,大陸「反內捲」政策有助於推動通縮結束,並吸引國際資金重新評估大陸資產價值,待政策與數據明朗後,陸股仍具結構性上行空間。

#回升 #大陸 #修復 #經濟 #大陸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