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某養豬場因未落實廚餘蒸煮,導致殘留的非洲豬瘟病毒遭豬隻吃下,於10月21日爆發出全台首例的非洲豬瘟疫情,雖順利化解危機,但廚餘餵豬仍遭持續禁止。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副教授、畜產試驗場長王建鎧指出,廚餘應進行飼料化處理,並可參照日本模式,將事業廚餘高溫蒸煮與乾燥後製成粉料或粒料,再供養豬場使用,可穩定去化每日3成的廚餘。
王建鎧指出,台灣每年產生超過70萬噸廚餘,其中又可分為相對單純且容易溯源與系統性管理的「事業廚餘」,每年約有26萬噸、占約三分之一,以及組成與來源非常複雜的「家戶廚餘」,每年超過50萬噸、占三分之二;整體來說,約6成廚餘會進入養豬產業,剩下的則是用於堆肥、生質能源應用,以及黑水虻去化。
王建鎧表示,廚餘飼料化應使用可溯源的事業廚餘,以日本EcoFeed系統的廚餘去化處理為例,僅選擇事業廚餘經去除水分雜質、使成分較單一化之後,再經蒸煮處理,並後製加工,標準化成為粉料或粒料,容易配合其它標準飼料共同使用,這種處理方式可有效防堵非洲豬瘟病毒進入飼料供應鏈的風險。
台中市養豬協會總幹事楊駿杰昨代表台中市36戶廚餘養豬戶發表聲明,豬農每天協助餐廳等單位回收廚餘,並在豬場以90度高溫蒸煮至少1小時以上,確保廚餘安全無虞再提供豬隻食用,不僅可減輕垃圾處理壓力,也能有效節省飼料資源。
楊駿杰呼籲政府單位,勿因個別業者事件而全盤否定廚餘養豬的價值,讓遵守規範、努力經營的養豬戶蒙受不白之冤,他們願意配合檢驗、接受管理,也希望政府能設立共同廚餘蒸煮中心,讓廚餘能在安全環境集中處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