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 心血保衛站plus」活動吸引大批民眾前來聆聽。(范揚光攝)
「預防醫學 心血保衛站plus」活動吸引大批民眾前來聆聽。(范揚光攝)

台灣每年超過5.6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為協助大眾強化健康觀念,11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預防醫學 心血保衛站plus」醫學講座,邀請多位專家到場,分享豐富衛教資訊,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一同守護國人健康,現場迴響熱烈。

《中國時報》副社長暨總經理王儒哲表示,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此次舉辦「預防醫學 心血保衛站plus」,特別邀請專科醫師到場分享心血管疾病的衛教知識,尤其近期溫度變化大,容易誘發心肌梗塞,呼籲長者務必留意自身健康與安全。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暨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高明見表示,中風發生率比癌症高出許多,更應提早布局預防策略。所幸,AI技術運用日益成熟,如智慧手環與手錶、小型心電圖紀錄貼片、血壓心律監測儀、AI心血管量測儀及非接觸式影像技術,搭配手機APP收集數據,就能即時追蹤身體異常訊號。未來,有望結合藥物治療,實現智慧化預防中風。

台中慈濟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鄭伊佐說明,心臟病患者猝死率約10至25%,35歲以上的民眾相關風險會隨年齡增加,並指出台灣2019年的全球壓力指數高達96%,提醒民眾壓力過大或不良習慣,皆可能造成動脈粥狀硬化、血管阻塞及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預防之道還是在於三高控制、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以及定期檢查。

新光醫院中醫中心主任林齊魁指出,秋冬為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中醫強調「知己知彼」,了解自我體質並順應四時調養,秋養肺、冬固腎,才能有效預防心血管問題。民眾日常可透過「醫學八段錦」及「腹式呼吸法」放鬆身心,同時養成早睡早起、均衡飲食習慣,保持正念生活才是護心關鍵。

北醫附醫心臟內科專任主治醫師蕭成儀指出,約1成的75歲以上長者可能出現主動脈瓣鈣化或狹窄,若未及時治療,2年恐有半數猝死。他表示,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風險極低、出血少,是慢性與高齡患者的治療新選擇。此外,北醫附醫攜手屏東枋寮醫院,首創「TAVI綠色通道」,成功幫助偏鄉長者能盡快手術,減少來回奔波,落實醫療平權。(蘇彣)

#守護國人健康 #預防 #北醫附醫 #保衛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