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實施先進晶片與晶片製造設備的管制措施,導致中國人工智慧(AI)晶片嚴重短缺。大陸半導體龍頭中芯國際的國產AI晶片,在官方出手干預下,將優先滿足華為等科技巨頭的需求,其他中國企業只能先自尋變通之道。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國科技業爭搶有限的國內晶片產能之際,中國政府正積極採取措施,幫助國內科技巨頭應對美國晶片限制措施帶來的壓力,做法之一即干預中芯國際產量分配。
部分中國AI晶片業者也在找尋因應之道,例如沐曦科技正採用較容易取得的成熟製程晶片,串聯兩顆或多顆更小的晶片,以彌補有限的運算能力。但這種策略導致資料中心耗電量龐大,促使多個地方政府開始補貼電費。
華為也用類似辦法,將數以千計的晶片捆綁在一起,組成龐大且耗電高的系統,訓練AI模型。
另有一些中企繼續走私輝達晶片,或用雲端運算服務從其他國家獲得高階晶片的運算能力。報導稱,11月之前,會有至少16組Blackwell晶片機櫃透過小型零組件的形式出貨,再到中國重新組裝,裡面的晶片數量雖不足以訓練先進的大規模AI模型,但仍能用於進行研究及開發強大的應用程式。
不過輝達否認該消息,表示走私並未大規模出現,也駁斥中國晶片產能緊缺或不敷所需的消息。輝達稱,中國產業擁有的本土AI晶片與伺服器產能綽綽有餘,足以應對軍事或任何原先沒料想到的用途。
但報導引述知情人士表示,因為晶片短缺,DeepSeek不得不推遲發表其最新模型。
報導提到,導致晶片以及算力緊缺的原因,除了美國的限制外,中國官方指示國有資料中心停止使用輝達AI晶片,部分資料中心甚至將已投入使用的輝達產品停用。官方也要求企業不要使用較舊的輝達產品,諸多限制對算力造成影響。
不過這些限制引發的問題不只國產晶片供不應求,還有技術優劣問題。一些中國工程師表示,國產品不時遇到過熱、系統崩潰和缺乏軟體支持等問題。
研究機構SemiAnalysis估計,華為今年將生產80.5萬個昇騰(Ascend)處理器,但效能仍無法與輝達的頂級產品相比。接近華為的人士透露,華為計劃明年將總產能提高一倍以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