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去年8月推動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15~45歲民眾每人享3次免費心理諮商。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調查,97%學生支持此服務,卻僅2成曾使用相關資源,學生指出,最主要原因為「搶不到」名額。
近年由壓力、情緒引起的校園危機事件屢見不鮮,學業壓力、人際關係與未來不確定感增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逐年升高。全聯會延續2023、2024兩年的大專學生壓力調查計畫,結合「社會情緒學習(SEL)」的議題,廣納全台2558份大專院校學生樣本,期待了解大學生心理韌性現況。
調查結果顯示,大四學生在面對壓力時展現出較佳的心理韌性,能將壓力視為自我成長的契機,因應壓力的能力較好。另外,大學生若發現心理健康問題,實際求助比例僅20%,有部分學生嘗試使用AI工具調節情緒。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學系教授陳柏霖說,部分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會先詢問AI機器人,透過與AI對話調解情緒,但AI會有侷限或負面影響,若沒有足夠專業知識,可能會產生誤解。
台師大學生會長黃莨騰直言,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服務,但大學生使用率偏低,很大一部分還是因為「預約不到」,急需各界關心,希望透過各項措施多給學生對於生活的掌控感,改善心理健康情況。
衛福部心健司長陳柏熹說,原本就不是所有學生都有心理諮商需求,預期比例不可能超過5、6成。各縣市目前資源未完全用罄,不過若有指定諮商所,可能較難搶到。明年將繼續推動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預算、諮商所家數、服務年齡都不會縮水,是否進一步擴大仍有待評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