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總統川普10月底訪韓時提出同意韓國製造核子潛艦,韓美雙方至今對是否在美建造仍無法達成共識。原本各界認為受韓國赴美投資方式和項目卡關的貿易談判,或許能因雙方對安全合作的高度共識而突破,至此安全合作的歧見反而成為影響貿易協議簽署的另一項變數。
歸根究柢,韓國李在明政府對與美國投資談判與安全談判的中心都圍繞於捍衛韓國在同盟關係的自主性,而核能的經濟和軍事用途正符合韓國對於自主性的想像。
根據韓國媒體在「川李會」前的報導,韓美原本對韓國發展濃縮鈾達成共識,畢竟,作為一個擁有26座核子反應爐的全球前5大核能國,希望能實現自主發展核子燃料是很自然的下一步,這將大大助益韓國對外輸出核能產業。沒想到川普在川李會後卻宣布韓國的核子動力潛艇將在美國賓州建造,這固然讓韓國的核能產業鏈向前推進一步,但仍不符合韓國對於爭取自主性的渴望。
為什要建造核動力潛艇?李在明當時的說法是協助美國追蹤北韓與中國大陸潛艇,近日韓國國防部長安奎伯則說,長時間在海面下航行的核子動力潛艇可讓北韓感到害怕,從而平衡北韓對韓國的核武威脅。若目的僅及於此,在哪裡建造似乎差別不大,何況先前傳出預備造艦的賓州菲力船廠,也已被韓國的韓華海洋株式會社購買,在美國製造所用美國技術一樣可以提升韓國軍艦製造能力。
但若從自主性的角度來看,在美國製造核潛艦意味美國最終未必會同意讓韓國自主建造核動力潛艇。因為目前在賓州的菲力船廠沒有濃縮鈾的相關設備和技術人力,而在美國可以製造核動力潛艦的兩家造船廠目前都處於滿載狀態,不可能支援韓國的造艦計畫。按現在情況來看,韓國預計製造的4艘潛艦若在美國製造,時間將長達10年,這能否滿足韓國平衡北韓威脅的需要,也不無疑問。
其實,李在明政府的核潛艦計畫也反映韓國社會對擁有核武的高度期待。近年多次民調顯示,韓國國內有6成到7成民眾支持自製嚇阻武器。過去,倡議擁核的主要是保守派的政治人物,如前任總統尹錫悅曾公開表示,若美國不將戰術核武移回韓國,韓國將自己製造核武以應對北韓的核武威脅。對此,拜登曾公開宣示強化對韓國的延伸嚇阻。
川普第二任開始後,對於美國是否承認北韓為核武國家的憂慮揮之不去,韓國國內追求核武的民意居高不下,連一向主張和北韓和解的共同民主黨總統李在明都轉向支持建立核自主,足見核武已不只是重建軍事平衡,還有做為對於美國延伸保護不確定性的避險措施。
當然,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對韓國發展核動力潛艦的控制權,這不只涉及避免核擴散的國際義務,而且會激發日本的核武企圖心。近日,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已表示,對是否建造核潛艦保持開放。雖然日本要擁有核潛艇比韓國困難,除了美國這關要過之外,日本的《原子能基本法》禁止使用核能作為軍事用途。但若日、韓相繼擁有核動力潛艦,美國是否能繼續約束兩國,二戰後東亞安全秩序能否維持,都面臨重大變數。
只是,當北韓得到莫斯科助力和修復與北京關係後,美國與北韓談判的有效籌碼已大幅下降,對韓國的約束能力也很難不受影響。而李在明最後得到川普同意建造核潛艦,不只是當下的談判結果,更是憑藉韓國長期投入核能產業和軍艦工業所累積的堅強實力。簡而言之,要建立戰略自主,最後還得靠實力爭取。(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