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上次來到中國大陸,還要追溯到2019年。作為英偉達的掌舵人,他這次來華又有何考量?
譚主注意到,在黃仁勳來華之前,美國媒體披露了一個關鍵信息,英偉達在中國遇到新困境,中國客戶不想要它的「降級」晶片。
美媒提到,中國的不少雲計算公司都減少了對英偉達的晶片訂單,並轉而購買華為等本土企業開發的晶片。
要理解這種變化,可以從英偉達在去年12月末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RTX4090 D顯卡說起。這款「合規版」的RTX4090 D顯卡,本質上是英偉達在已經發售了一年多的RTX 4090顯卡基礎上,調整降級後的版本。
去年10月17日,美國商務部在原本的規則上繼續加碼,又發佈了兩份半導體管控文件,引入了「全部運算性能」(TPP)和「性能密度」(PD)兩個指標,進一步卡死了美國企業對華的半導體出口。
這項禁令,不光精準打擊了英偉達出售給中國的晶片,就連通常用在遊戲領域的RTX4090顯卡,都由於指標超標,意外「躺槍」。
事實上,美國政府為了限制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從幾年前就開始限制英偉達的對華出口。
2022年10月7日,美國商務部突然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規定,要求所有「高性能半導體」都不得出口到中國。受此影響,英偉達王牌晶片A100和H100在中國市場上的銷路被切斷了。
為了不喪失中國市場,英偉達搞出了性能縮水、但符合規定的替代型號A800和H800,特供中國。
然而,隨著上面提到的兩份新文件出台,連A800和H800也成了不得對華出口的「次高性能產品」。不得已,在新禁令出口後的一個月,就有消息稱英偉達將推出H20、L20和L2等多款定製版的「二次降級」晶片,並向中國市場出口。
可以預見的是,英偉達與美國政府之間的「貓鼠遊戲」,未來恐怕還會繼續進行下去。
應該說,美國政府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收緊對華出口的標準,其根本目的,就是憑借自己在晶片領域的優勢,限制中國企業所能獲得的算力,進而降低中國企業訓練AI的效率,並最終在人工智能領域確立對中國的技術領先。
由於美國監管部門強調,自己將根據晶片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隨時調整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到了現在,更是連遊戲顯卡都已經納入制裁範圍。
因此不少中國公司都認為,與英偉達的合作已經摸到了天花板。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選在這個時間來華,體現出的是黃仁勳對於可能失去中國市場的擔憂。
英偉達晶片在中國市場所遭受的冷遇,在其營收上體現的最直接。與2022財年對比,英偉達2023財年在中國的營收同比下降了18.4%。
這一點,黃仁勳也十分清楚。
作為晶片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專業人士,黃仁勳最近多次指出,中國在美國科技產業的全球市場中是不能被取代的,美國政府出台的種種限制,只會對美國企業造成巨大損害,並進一步加強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獨立自主的決心。
有分析機構指出,如果美國繼續強硬執行當前政策,未來五年英偉達一些產品的佔有率,恐怕將下跌高達30%。
實際上,英偉達的焦慮,絕不止失去中國市場本身這麼簡單。
就在黃仁勳來華的幾乎同一時間,OpenAI首席執行官正在與全球投資者洽談,開始籌劃自己製造晶片。如今,人工智能公司自己造晶片正在成為一種趨勢,這對英偉達這樣的公司來說,可以說是很大打擊。
主要問題在於,在人工智能算法的開發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當這些難題和數據反饋給英偉達時,英偉達才能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改進自己的下一代產品。
正是這些附加價值,讓晶片公司和人工智能公司形成了互利共生關係。所以英偉達不能失去中國市場,不單單是為了銷售額,還有這些無法用銷售數字來統計的價值。
中國的人工智能水平增長非常迅速,並且和美國一樣,是被世界公認走在最前列的國家,英偉達深知其中的利害。失去中國的市場和數據,對於英偉達而言無異於腹背受敵。
美國政府一直以為,自己站在晶片產業鏈的頂端,就可以在晶片產業鏈上隨手抹殺別國的發展權利,但透過黃仁勳的焦慮,我們應該更新一下認識,掌握尖端技術並不意味著掌握在這個領域的最大話語權。
(本文來源:央視新媒體《玉天譚淵》,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