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 貴報刊載「台灣孕婦死亡率為日本4倍、韓國1.5倍」一文,本人有不同看法,不認同醫界以統計評估不同、生育高齡化、少胎次化等理由來掩飾。根本原因在於健保給付一直對生育給付不公所造成。

本人在健保推行前,曾以台北市醫師公會法政常董及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身分赴立法院談判醫療給付的問題。當時本人即將健保訂定之預算出示婦女團體召集人林澄枝委員。當時洗腎人數為1.3萬人,一年就編列預算為77億;而生產人數一年為34萬,預算僅有66億,令在座委員均表示不可思議。

基於上述數字,洗腎顯然是按照國際標準的SOP,而生產僅以正常生產的消費成本。依本人在美受訓的經驗,生產時產房均有麻醉護士及新生兒專業人員在場,每遇生產發生突發性意外,麻醉及新生兒專業人員可立即進行搶救,是減少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因素。

正因健保未編列此項預算,才會出現上述的問題、副作用尚會增加醫療訴訟,令接生的醫生一輩子也賠不起一、二件所謂過失致人於死的費用,也是造成健保成立以來無醫學生向婦產科發展(健保前是名列前茅醫學生的首選),影響之大上波及出生率下降及小兒科一蹶不振。簡而言之,健保給付不公造就成現在所謂的四大皆空、無保最佳(植牙、醫美自費項目等)才是醫界必須力挽狂瀾的方向。

健保啟動之時,本人就曾寫一首打油詩:

門診喜破萬 住院怕砍光

小病天天看 大病院院慌

院大給付大 小院倒閉光

健保不夠本 無保最風光

急診先排隊 慢性病佔床

老友何處尋 去醫院觀光

(作者為台北中山醫院董事長、美國婦產科學院院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健保 #生產 #健保給付 #婦產科 #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