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8月24日開始,日本首次將福島核汙水排入海洋後,至今已完成四個批次的3.2萬噸核汙水排放,最近的一次是日本東京電力公司(02/28)宣佈,福島第一核電廠同日開始排放核汙水。福島中央電視台報導,此次共分17天排放7800噸核汙水。日本共同社報道,東京電力公司計劃在2024年度分7次,將一共約5.46萬噸經稀釋處理的核汙水排放入海。
相較起第一次核汙水排放,本次第四次排放並未引起關注,根據《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Volume 9, Issue 1, January 2022),發表《Discharge of treated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contaminated water: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simulations》論文的實驗模擬,240天之後核汙水將環繞台灣海域、1200天高濃度核汙水將到達台灣東岸近海、3600天之後台灣將受到高濃度核汙水環繞。
上圖為清華大學海洋工程研究院,從宏觀和微觀兩種角度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模型,進行福島核汙水排放計畫的長期模擬。
根據東電公佈的最新排放計畫,2024年度(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擬分7次排出5.46萬噸核汙水,是2023年度的約1.7倍。截止2023年統計,一千多個儲水罐站內的存儲容量為137噸,但當下核汙染水已增至132萬噸,其中日本東電稱需在2030年前排40萬噸核汙水入海。亦即今年四月到明年三月間日本還要持續排放5.46萬噸,擬定排放總量為40萬噸。
日本核汙水的排放造成全世界海洋汙染,其中特別是距離日本較近的台灣影響更大。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的資料,國內從事漁業的漁會會員人數約40萬餘人,2018年漁業生產89,736,599千元,台灣的漁業產量名列全球前20名。日本排放核汙水將對台灣漁民(主要是海洋漁業)造成直接傷害,同時國民只要食用海洋漁產,便可能食用遭受核汙染的漁貨,將潛移默化造成長期的健康危害。
有鑒於日本核汙水的不斷排放,值得我們思考執政黨能否對此進行分析介紹,建議2300萬人民食用多少的海洋漁產為佳,以避免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從而維護國人生命健康與安全。同時日本核汙水的排放,我們不僅需要保護國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也要考慮受到眾多台灣漁民的生計,需要執政黨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給予更多的幫扶與照顧。在此時刻,執政黨如能舉辦相關公開座談會,研討如何保障國民健康及漁民生計解決方案,將是我們觀察執政黨決心與能力的重要指標。
由於日本排放核汙水並非單一事件,而是正在進行中的長期規劃,不僅止於當前排放的3.2萬餘噸,還包括下一個年度的5.46萬噸,以及2030年之前要排放的40萬噸。特別需要注意是,核汙水總量為132萬噸,未來是不是還要持續排放入海?在此時刻,真正的愛鄉土、愛人民、愛台灣,還需要執政黨更多的重視,不僅為全球生態環境的維護做考慮,還包括2300萬國民的健康安全、眾多台灣漁民生計等等。(作者為國際關係研究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