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將於2024年4月訪問大陸,前往西安、廣州、北京等地參與一系列活動,還可能與中國國家主席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這是馬英九2023年3月底訪問大陸後,時隔一年的又一次訪問。
馬英九是台灣首位訪問大陸的卸任總統,有著非同尋常的象徵意義,無論上次還是本次訪問,都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各方激烈爭議。
最近2年,隨著俄烏戰爭的持續和世界上兩大陣營、支持烏克蘭的自由民主陣營和親俄的威權陣營的形成與對立,台海局勢也日益升溫。關於中國大陸武力攻台的可能性,被輿論熱炒,美日歐各國也以各種方式介入台灣問題,台海局勢日趨緊張。
在這樣的情形下,馬英九攜家人、帶領許多青年學生組成代表團,兩次訪問大陸,也更加引發爭議。
在台灣,由於反共反陸情緒近年來一直占據輿論上風,大多數台灣人自然對馬英九訪問持批評態度。他們認為,在如今兩岸高度對立的局勢下,馬英九訪問大陸是一種賣國、投降的行為,打擊了台灣人抗中保台的士氣。一些評論者也認為,馬英九的訪問等於為中共送上了統戰大禮,會被中共利用和炫耀,成為進一步滲透台灣、最終侵占台灣的工具。還有一些評論者頗有人身攻擊色彩,認為馬英九是為貪圖名利、為得到中共的獎賞、為台灣淪陷後在中共治下謀得一官半職而鋪路。
當然,也有對馬英九訪陸表達理解和讚賞的聲音,但相對較少,且主要來自中國官方及西方部分人士。島內只有部分國民黨人士對這位前總統、前黨主席表達了有限的支持。整體上顯然是批評的聲音大過了讚譽。而在中國政治反對派人士中,更是幾乎一邊倒的對馬英九訪陸持批評態度。
而同樣作為政治反對派的筆者,則有相對不同的評價,對馬英九訪陸持頗為正面的看法。
一直以來,筆者都對馬英九先生頗有好感。這既是因為馬英九的政治立場與筆者相合,也是因為馬先生的人格與道德值得尊敬。
馬英九是1990年代後台灣政壇中,為數不多有著強烈中華民族認同和充滿民族情感、真正關心中國大陸和大陸人民、對國家實現民主統一有深切期待的政治人物。在馬英九執政期間,兩岸一家親在經濟、文化、社會各領域落到實處,兩岸人民的交流也前所未有的密切和友好。在政治上雖然雙方仍然對立,但基本上可以做到擱置爭議、共謀發展,台海和平程度與兩岸合作水平在馬英九時代達到歷史高峰。
馬英九也非常關心大陸的人權、文化教育、社會民生。馬英九先生在每年的六四事件紀念日,都會發表文章/貼文表達對1989年六四事件中罹難的學生與民眾的悼念追思,及強調中國走向民主化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抗戰勝利紀念日等其他重要日子,馬英九也會發文紀念。他既愛護台灣,也關心大陸,是真正胸懷中華民國全境、銘記中華歷史上的輝煌與苦難、關懷全體同胞的政治家。
馬英九也頗為重視中國青年一代的教育和成長、兩岸青年人的交流互動,其執政期間推出各種便利大陸學生赴台留學的政策,並促進台灣教育機構與大陸的合作。這對於兩岸國民尤其青年人的相互了解、下一代陸台人民的敦睦友好,功莫大焉。
馬英九擔任總統期間,還追頒了給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的褒揚令,讚揚她傾其生命書寫了《The Rape of Nanking》一書、喚起世人對南京大屠殺的關注與了解。這也反映了馬英九對中華民族的愛、對大陸發生的慘痛歷史的關心,及他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對有貢獻於中華民族者的褒揚與追思。
馬英九先生在台灣活躍的數十年,無論是其作為蔣經國秘書時,還是後來成為總統,以及卸任領導人後作為平民,都保持了優秀的道德品質和高尚人格。相對於其他醜聞叠出的台灣政要,馬英九是為數不多幾乎沒有污點的政治家,清廉奉公、平易近人,言談文雅得體,可謂完人。
總之,馬英九先生是一位真心熱愛中華民族、真誠期望中國民主統一、個人道德品格高尚的人。這樣的人,當然不會為了一些名利而賣身投靠、屈膝事人。
馬英九之所以選擇如今的時機訪問大陸,是希望盡最大努力,促進兩岸和平和交流,減少不必要的敵對和誤判,以化解又一次的台海危機。最近發生在金門的撞船事件及一系列後續沖突,更讓台海局勢劍拔弩張、很容易擦槍走火。
這兩年,馬英九再三提醒蔡英文政府,盡可能不要激化與大陸的矛盾。但是在台海關系緊張、民進黨政府抗中保台政策堅定的大環境下,馬英九的呼籲幾乎沒有作用。但是馬英九仍然不放棄呼籲和平。而他連續兩年訪問大陸,也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
2023年的訪問,馬英九作為首位訪問大陸的台灣前領導人,本是意義非凡的、應得到高規格的隆重接待。但馬英九抵達南京後,僅有國台辦副主任迎接,歡迎儀式也很簡單,表明中國大陸對馬英九的訪問不甚熱情。這也反映了馬英九兩面不討好的尷尬。而這應是馬英九在訪陸之前就有所預知的。
其實,無論台灣的台獨派還是大陸的激進統派,兩岸都有不少人表達對馬英九訪問大陸的反對、對他本人的激烈批評,一些言辭頗為惡毒、侮辱攻擊的言語不堪入目。
但即便如此,馬英九上次也毅然開啟赴陸行程,時隔一年又再次訪陸,更證明了他不在乎名利得失、一心促進兩岸和平與交流的真誠之心。上次訪問中他帶領數十名青年學生赴陸,也反映了他一貫重視教育、培養新人、促進兩岸青年交流的態度。
在上次訪問中,馬英九在湖南大學演講中,明確提出了兩岸都屬中華民國,強調了中華民國的存在、捍衛了民國的尊嚴。這證明了馬英九絕非一些人所說的叛國者、跪舔中共的人,也反映了馬英九對民國法統的及孫中山先生遺志的堅定傳承。
2024年台灣大選,民進黨賴清德獲勝,國民黨落敗。台灣本土主義和台獨傾向者更加得勢。馬英九擔憂民進黨主導的台灣將越發疏離大陸、兩岸隔閡會進一步加深。於是馬英九選擇再次訪問大陸,以盡力避免兩岸更加對立、維護兩岸有限的交流與善意。
雖然在如今的台海和國際局勢下,以及兩岸均相對不良的政治氣候中,馬英九的訪問很難改變現實,產生的作用非常有限。但這也讓馬英九的訪問顯得更加難得、可貴,反映了在如今險惡的兩岸與國際形勢下,仍然有人試圖促成溝通與緩和,為局勢降溫。這很是不易,值得尊敬和珍惜。
筆者作為中國大陸出身的作家,也與馬英九先生一樣,支持兩岸在民主基礎上實現統一。當然,無論體制如何,國家統一也要尊重兩岸最大多數人民的意願,而不應武力統一。若台海爆發戰爭,必生靈塗炭,且毫無必要。
如今台灣執政的民進黨當局,雖然堅持自由民主,但並不關心大陸人民,也無意推動中國大陸的民主化,只希望保住台澎金馬的現狀。這是一種狹隘的立場。而且,如果大陸仍然是中共專制、人民被洗腦和操縱,台海也不可能真正和平,自由民主的台灣始終會面臨專制的中共中國威脅。因此,只有中國大陸也實現民主,兩岸體制相同,都遵循普世價值,和平才會真實而持久。
筆者希望,台灣能夠有更多人能夠像馬英九先生一樣,一方面堅定信奉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另一方面也心系大陸同胞、關心在意中華民國名義上仍屬有的9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上十多億人民的疾苦,努力促成中國全境的民主化、政治多元化,實現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理想,實現中華民族的覆興、亞太和平、世界繁榮。(作者為旅歐國際政治研究者、《中國戰略分析》雜誌撰稿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