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在臉書上宣稱,台灣在巴黎的「文化奧運」,茄芷袋、辦桌這些道地台灣味,「征服全世界的味蕾和視覺」,臉書一發,民進黨公職人員與支持者紛紛點讚留言,看起來好不熱鬧。
文化是人類生活與思想的積累,不是拿著刀槍戈矛,賴清德用征服一詞,跟文化格格不入,打開巴黎奧運官網,「文化奧運」也是主題活動之一,但不僅國際媒體幾乎未見報導,推特、YouTube上,也幾乎只見外交部相關帳號發文數篇,外交部臺灣評論稱現場觀眾有4千人,但這篇貼文的觀看數還不到1千,反倒在國內媒體上,描述現場外國友人「排隊、搶拿、揮汗看表演」新聞琳瑯滿目,讓人不禁想問,這不就是賴清德主導下的選舉大內宣嗎?
賴政府派出政治立場鮮明的文化部副部長王時思,前往巴黎坐鎮,主持這場活動,王時思身為中華民國官員,致詞時對於美國前總統川普要收保護費的說法,不敢有一言批評。根據文化部預算顯示,巴黎文化奧運屬於「以文化內容為外交軟實力推動」計畫當中的重點,該計畫共編列了新台幣2億元,為了完成「文化為體,外交為用」的說法,翠玉白菜等故宮國寶既可以不計風險送出國展覽,巴黎的文化奧運當然也是政治秀場,本來就不具備文化專業的王時思,上任後最重視的,竟然是文化要在戰爭時鼓舞士氣,她說「恐怕從戰爭最前線到大後方都有文化的存在,我們要全力準備。」這樣一位官員主導著文化事業的發展,除了政治掛帥,還能有何期待?
那麼,既然擲下如此鉅資,怎麼定義所謂的台灣文化呢?在民進黨不遺餘力切斷文化脈絡下,觀眾當然不會知道,藍白拖其實最早源於台灣光復後,聯勤兵工廠讓台灣民眾得以穿上鞋子,免於赤足的軍方產品,如果日據時代那樣富足,怎麼鞋子也非普及品呢?而電子花車的前身,其實是閩粵祭祀時為崇敬神明所精心製作的藝閣,不過既然閩南語都要改成台灣台語才算政治正確,藍白拖、電子花車當然也必須像是從花果山憑空跳出的孫悟空一樣,才能顯示出台灣的文化自信。
花了2億元推出的舞台上,無非而是呈現政治正確的所謂台灣文化,於是,曾在總統府席地而坐,隨心而躺的「變裝皇后」又一次成了到巴黎展現台灣之光的代表,只要敢下標題,這是打破傳統,加上幾篇駐台外媒台灣籍記者的報導,彷彿就已經征服了全世界,說到底,還是為了選票考量,只要跟中國文化沾上邊的,當然不可登台,不好宣傳,勸君莫問,為何舞台上,就不能出現國劇、崑曲呢?
曾說要洗滌人心的賴清德,正在實實在在,認認真真的推動這項工程,巴黎奧運的文化奧運,正是其中之一,翻開文化部的預算書,隨處可見要用文化推動台獨之意,近期即將播出的「聽海湧」,海報毫不遮掩日本皇民化運動口吻,毫不避諱對於二次世界大戰義戰性質的質疑否定;「零日攻擊」既然是由蔡英文助選賴清德影片「在路上」導演羅景壬等擔綱,那當然更是要抗中保台,政治正確,賴清德每天想要提醒,兩岸關係不可能好,戰爭的催命符正在倒數計時中,如果你不相信,最好早日改變想法。
當文化部成了賴清德競選連任的宣傳部,補助動輒上億,當文化被定義為戰爭的副產品,當在野黨對此也看來默認接受,當文化資源分配也成為綁定特定藝文人士與團體的利器,我們看到的都是選舉廣告,與舞台上大大閃爍的文化兩字,毫不相關,人心都洗滌了,選舉還選不贏嗎?(作者為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