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蔡英文上任拒絕九二共識後,兩岸官方互動就降至冰點。而賴清德主政後更帶領台灣向著「法理台獨化」的方向前進。其做法雖沒有踩到「正名制憲」的紅線,而是企圖挑戰二戰後的國際法秩序,挾著西方勢力,在國際領域改變台灣屬於中國領土的地位。不過,該做法仍然具有一定的風險,畢竟其已赤裸裸地企圖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我們不清楚中國大陸是否會做出更激烈的回應。而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則揚言:台灣永遠不會屈服於壓力下。種種跡象表明兩岸硬碰硬衝撞的可能性正在持續升高。但這真的是台灣老百姓希望看到的結果嗎?如果不是,我們該怎麼辦?
一、追求和平民意的代言人始終缺位
從今年1月的大選就可以看出,不論是總統或立法院得票率,民進黨都只獲得少數。近日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的民調也顯示,45歲以下的年輕人絕大多數都不支持賴清德的國防安全和兩岸政策,這打破了年輕人普遍較為支持民進黨的固有印象。由此可見,民進黨和賴清德以對抗、備戰為主軸的兩岸政策是完全不得民心的。
廣大老百姓雖期望兩岸的和平、交流與發展,但和平民意的代言者始終缺位。特別是在美國主導的對華強硬政策下,台灣的幾個大黨都不敢得罪美國,只能乖乖地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支持添購武器、加強軍事訓練的備戰政策。例如代表國民黨參加大選的侯友宜也在選前跑到美國宣揚自己的「3D戰略」,其中的一個D也是要強化台灣軍事能力的嚇阻戰略。這與賴清德所謂「和平四大支柱」提到的強化台灣威懾力幾乎如出一轍。而代表民眾黨參與大選的柯文哲也在選前提出其國防戰略政策,認為台灣應先將國防預算提升到GDP的3%,且強調應妥善運用、分配財政資源,在對美軍購和自主生產軍備之間做平衡。
對我們廣大老百姓來說,最可悲的就是台灣的三個大黨都在窮兵黷武,我們看不見他們為了老百姓挺身而出抵抗美國將台灣綁上戰車的決心,也沒看出他們追求兩岸和平的誠意。雖然侯友宜的「3D戰略」有提出要與大陸「對話」和「降低風險」兩大政策,但他並沒有給出比較具體的實踐方法。
二、兩岸必須從「消極和平」向「積極和平」邁進
現階段對台灣來說,實現兩岸和平的具體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與中國大陸展開溝通和協商,並且逐漸達成一個兩岸雙方都可接受的合理政治安排。
追求兩岸的永久和平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唯有達成合理政治安排的積極方法才能達成這樣的目標。過去我們長期藉由軍事嚇阻來維持台海現狀,但這種消極手段只能促成兩岸的暫時和平,不可持續。理由有兩點。
第一,這必須高度依賴外力的介入。兩岸的物質基礎條件本來就差異巨大,過去在大陸非常落後、尚未發展的狀態下,台灣還能憑藉著部分優勢並倚仗美國保護來嚇阻大陸。然而,隨著中國大陸經濟、軍事實力的崛起,台灣本身完全沒辦法與大陸對抗,只能更大程度地依賴美國。但外人終究是靠不住的,當美國為了阻礙大陸發展,企圖將台灣打造成衝撞大陸的豪豬或毒蛙,這時候台海的和平就難以維繫了。
第二,這種消極和平狀態是建立在中華民族(特別是台灣老百姓)的犧牲和痛苦上的,老百姓的承受是有極限的。從1950到1980年是兩岸軍事對峙最激烈的時期,兩岸的交流來往受到嚴格限制,台灣社會也受白色恐怖的氛圍所壓抑。許多老兵們深怕犯上「通匪之罪」,連思鄉之情都不敢表達。多少人如同高秉涵老先生一樣,在前線親手把跟自己一樣想回家的年輕人送上刑場。如今在兩岸互通互惠常態化的狀況下,包括台灣人在內的全體中華民族都無法接受慘痛的歷史重演,即政府再次要求老百姓付出殘酷的代價,換取台海兩岸激烈對峙下的維持現狀。
既然消極方法早已不可持續,我們就只能追求積極的和平主義了,況且這也是達成兩岸永久和平的必經之路。雖然國民黨內大多數人都認同九二共識,但是,老百姓期待的是有能力和意願在此政治基礎上帶領全台灣走向積極和平主義,積極與大陸協商,爭取對台灣最有利的條件,並逐漸完成兩岸合理政治安排的領導人和政治家。
三、台灣的地區和世界貢獻
只要兩岸達成合理政治安排,我們台灣人將帶給亞洲地區和全世界的最大貢獻就是,我們將一個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轉變為最和平、最安全的福地。到時侯,台灣就會成為「東方瑞士」,世界上重要的和平研究所、國際裁軍機構都要到台灣來設立據點,學習我們台灣人實踐和平的經驗。
一個沒有戰亂的東亞也很可能會成為全世界經濟最繁榮的地區。再加上中華民族正在逐漸走向復興的進程中。而台灣又剛好是貫通華南和華北、東南亞和東北亞的海上樞紐。在這樣的契機下,台灣勢必會成為一座富庶的寶島,也會真正的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
(作者為台灣人民守護民主正義連線青年部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