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以立院少數席次執政,仍然一如往昔全面執政時代的心態與作法,壟斷政策、法案、人事與預算的決策,拒絕與居多數席次的在野黨協商,將民主政治應然的折衷與妥協精神踐踏在地,兩院關係因而陷入僵局,朝野關係隨之持續惡化。不僅如此,民進黨還意圖削弱在野勢力,一方面籌謀發動罷免在野黨立委,企圖通過補選由本黨人士取而代之,翻轉立法院朝小野大的結構;另一方面則利用掌權之便,對在野政要進行司法調查與起訴,以醜化其形象,弱化其實力。
打擊在野 綠營操弄司法
柯文哲遭北檢偵辦及起訴,雖然事出有因,但從偵辦過程與起訴內容解析,卻可發現北檢懷有高度政治用心,經由司法程序醜化柯文哲,民進黨藉以爭奪其支持群眾,削弱在野力量,同時壯大自己的執政能量。儘管羈押近4個月後遭交保,檢方隨即抗告成功。誠如總統府資政謝長廷所說,柯收賄案證據確實薄弱一點。製造輿論審判變成法庭鬥爭的重要一環。
柯文哲在金錢問題的處理上有可疑與可議之處,給了民進黨借題發揮的運作空間,檢調也適時介入偵辦,但歷經近4個月羈押,對於最關鍵的受賄指控,起訴書卻無直接證據,多是推論之詞。既然沒有一刀斃命的貪汙證據,亦未查出柯文哲收賄的金流,卻仍求以重刑,加害之心昭然若揭。如果承辦的檢察官不是有政治介入的干擾,柯應不至於遭此羞辱。由於缺乏堅實證據,官司最後結局尚難斷定。
民進黨打擊在野政要無所不用其極,而司法就是懸在頭上的大刀,隨時落下,在野政要必須清廉自持,否則極可能成為執政當局的整肅對象。柯文哲過去以良心、清廉之名號召成立的民眾黨,現在卻被北檢抹上貪瀆的陰影,對在野黨是很大的一次教訓。經過這件收賄疑案,在野黨不論是地方首長或是民意代表,著實要注意是否絕對清廉,未來如何確實篤行廉政,不留下任何把柄,否則高虹安和柯文哲就是殷鑑。
民眾黨指控執政當局對柯文哲遂行政治迫害,確實是斧鑿斑斑。在偵辦過程中,北檢一再違背「偵查不公開」的原則,屢將各種訊息及細節外洩給綠營媒體,輿論一再批評,北檢仍照洩不誤,足可證明其為醜化柯文哲的政治操作。面對這種惡意操弄手法,在野黨應確信當局鬥爭之心炙烈,寄望民進黨尊重與妥協的念頭恐都是不切實際的。
深耕小草 反制民進黨
藍白兩黨單獨都未能掌握過半席次,如果不能通力合作,攜手共同對抗執政黨,別說是監督了,所有通過的法案都會遭到各種手段封殺,國會改革案如此,新近通過的《財劃法》等3法亦可能如此。執政黨隨時都想借題或是施利來分化在野黨,如果不能堅定全面合作的決心,或者妄想圖謀己利而背棄聯盟關係,則必然給執政黨見縫插針的空間。
台北地方法院29日重開羈押庭,檢方強調柯仍是黨主席,有可能與已在此案作證的民眾黨籍人士串證,這很顯然是政治操作。柯文哲抱怨,整個民眾黨幾乎都被傳喚過,「檢方殺紅眼,太有針對性」。不過他也知道情勢所迫,「必須辭黨主席,不然黨會無法運作。」他希望法官給他1個星期的時間,辦理黨務交接,而且他也指定了接任人選,「請黃國昌幫忙」。
民眾黨成立以來,在柯文哲的政治性格主宰下,基本上是一人政黨,柯文哲涉案之後,是否辭卸黨主席職務關係民眾黨的發展。若柯文哲辭職,由黨團總召黃國昌接任,他和柯文哲同樣有個人英雄主義的毛病,能單打獨鬥但拙於整合團隊和整體戰略,這樣的政黨如何能統合眾力而成其大?
如果民眾黨未來不能轉型成為有共同理念而能同心協力奮鬥的政黨,則其發展空間必將有局限性。柯文哲之後,不論任何人接棒,都要縮小自我、放大團隊,以眾志成城的模式成就事功。
柯文哲涉案發展至今,民眾黨如今資產大量流失,目前最珍貴的資源在於年輕人認同者眾,這也是在野聯盟最大價值所在。民眾黨應該深耕小草,提供年輕人目標並替他們爭取社會資源,解決生活困境;另外則應反制民進黨的台獨走向,拆除台海可能爆發戰爭的引信,讓年輕人能夠安身立命。這應該是民眾黨當前的重要課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