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認真觀察與思考大陸目前的經濟狀況,情況可能不像高科技產業發展那麽令人樂觀。從可得的資訊研判,還是令人憂心。現以一種對兩岸的共同關懷,提出我的意見。
「大陸好,台灣才會更好!」見證過去這三十幾年來的兩岸發展,不必多說。大陸1978年後走向改革開放,總算是走正、走對了路,兩岸都因此獲得大利。
中國這幾年又回頭走「國進民退」;走到今天,大概已知錯了!雖然習近平最近一再表示支持民營企業,但從這兩天大陸人大最後未見到頒佈支持民營企業的任何聲明及主張,猜測大陸內部的極左勢力似已坐大,結合既得利益權貴勢力,把持現行制度及政策方向不改,大陸經濟前途深為可憂。
據說大陸社會這幾年大約已累積有5000萬年輕人失業,眼看今年暑期又將有一兩千萬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情勢更是緊張。我認為中央集權控制經濟的體制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這在學理上早已證明,過去歷史事實也斑斑可考。
我認為,大陸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回到改革開放這條正確的路,政府放開控制,開放市場,激勵出自由市場中人的積極性與創造力,由市場自己來發揮調節作用,失業問題才有可能獲得緩解。
但政府至少須做好三件事:一是建立好法治,不能朝令夕改,人民才敢創業投資。二是控制好金融,維持物價的穩定,才能創造良好而長期的投資環境。三是開放民間商業銀行及類似機制的創立,疏通民間企業的資金來源管道。
大陸中央已提出未來必須鼓勵服務業發展。我想到,未來服務業正需要年輕人一代的積極創意,相信可走向更人性化;這也可導正社會逐漸脫離過去這幾十年來工業化帶來的人的「異化」。我認為,有源遠流長、深厚而豐饒的中華傳統「天人文化」土壤作基礎,將會有形無形地支援支持到這新興服務業的創造與摸索成長,這是很可期待與樂觀的!看這十幾年來兩岸茶文化及其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王弼註《老子》說:「道始於微而後成,始於無而後生!」要關心的是,這些些新創小事業是需要時間讓社會人們的相互融入。但在創業之初,頗需要小額資金的支持,這似要期待社會商業與金融機制的創新來支持。當年「螞蟻金服」似本有此企圖與可能。
必須嚴肅地看到,失業人口一再累積,總有一天會從量變到質變,危及現行政權,必須痛下決心做大刀濶斧的改革,有如當年朱鎔基總理的魄力,拿出「為自己預備好棺材」的勇氣,打破旣有結構,才能開創出新局面!
(作者為紫藤廬創辦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