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民進黨傾全黨之力發動的大罷免,最終以「0比32」的慘敗作收,這場被綠營寄予厚望、企圖重整士氣的政治豪賭,不僅沒能削弱在野力量,反而成為反噬執政黨的轉捩點。罷免結果揭示兩個深層脈絡:一是人民對民進黨濫權操作、政治奪權的反感;二是藍白在野合作展現的制衡力量,成功凝聚民意,讓綠營的政治攻勢土崩瓦解。
首先,當物價飆漲、詐騙橫行、弊案叢生,民進黨卻仍執意動員國家與社會資源,發動罷免反對者,這種權力優先於民生的姿態,讓普羅大眾深感反感。其次,在野陣營的藍白合作成為此次政治板塊的關鍵變數。面對綠營的全面進攻,藍白兩陣營放下歧異,選擇共同守護民主制衡,拒絕一黨獨大。正因如此,藍白基層的協力與中間選民的理性抵制,構築出一道堅固的民意防波堤,讓民進黨的罷免攻勢一瀉千里。
在藍白選民集結、中間選民反感民進黨的情況下,綠營最終招致慘敗。從各大民調數據來看,民進黨與賴清德至今仍未從大罷免失敗的政治震盪中復甦。根據美麗島電子報10月民調,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雖略有回升,但主要來自泛綠支持者,藍白支持群體對其滿意度仍不到1成,中間選民也有高達6成表達不滿。這顯示,民進黨尚未改變導致罷免失敗的根本格局。
然而,距離2026地方大選僅餘1年多,民進黨內部已提前陷入提名內戰。高雄、台南的提名爭奪尤為激烈,各派系磨刀霍霍,互不相讓;新北、台中、嘉義、台東、宜蘭等地雖已確定徵召人選,但地方整合仍存在變數。這樣的派系分裂,勢必削弱選戰動能,也使民進黨難以在短期內重拾民心。
反觀國民黨,由於現任縣市首長居多,整體布局相對穩定。內部初選整合問題雖有,但遠不如綠營尖銳。不過,國民黨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妥善處理與民眾黨的合作關係。
民眾黨秘書長周榆修已表態,希望在明年3月前決定新北市的民調初選方式,顯示雙方正在積極尋求合作共識。同時,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近日也與戰鬥藍領袖趙少康會晤,就2026選戰情勢交換意見。雖非正式協商,但趙少康直言:反罷若無白營支持,也難全勝,因此未來藍白一定要合。
從結構面來看,2026地方大選的核心戰場將圍繞兩條主軸展開,民進黨必須克服內鬥與派系分裂,而國民黨則需處理與民眾黨之間的合作架構。新北、新竹、宜蘭等地,將成為談判桌上最具指標性的選區。若藍白合作順利延續,勢必重現大罷免時的民意格局,形成強大在野聯盟,使民進黨陷入防守困境;反之,若合作破裂,綠營與賴清德或將乘隙重整旗鼓,突破僵局。
(作者為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