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喜歡當醫生,小孩子會念書的非醫科不可。我研讀東南亞國家的殖民史,發現印尼人到荷蘭、菲律賓人到西班牙念醫科,原來仕紳子弟不願意接受殖民者擺布,醫者是最好的選擇。這也難怪,為什麼在日本時代,會有那麼多的台灣人到日本學醫。在228事件時,許多罹難的醫生是在半山介紹下加入國民黨三青團,歡欣鼓舞迎接王師,莫名其妙捲入派系鬥爭。
我是霧峰人,祖父初中南下念長老教會的長榮,那時候,台灣人自己創辦的台中一中尚未出現,畢業後只能北渡日本岡山念高校,進而到東京讀醫科。我找到一本日本時代留日醫生名錄,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吳新榮、許世賢,赫然發現內人的外公也在上面。當時,醫生除了是地方上有良心的員外,加入反日的文化協會天經地義,戰後則默默支持黨外,吳基福在高雄辦報、全島募款。
父親畢業後分發到東部,在玉里結識母親成婚,我跟弟弟都是回到前山生的,老三靠勢留在那裡,不料「衣(ui)做頭前」(前置胎盤),沒有一個漢人醫生敢開刀,最後終於拜託到一位「番仔(原住民)醫生」,喝了一點酒壯膽才動手;可惜醫療資源不足,有哭聲的嬰兒無人搭理。我在美國念書時,外祖父母先後病危、拿不出保證金,終究由門諾醫院收留,迄今心存感激。
我的醫生朋友不算少,最要好的是婦產科的,每回動完手術就找我吃日本料理喝清酒,炫耀今天拿的子宮肌瘤有多重。過去有位醫生認出我,開藥1周,小孩生病時內人會叫我帶去看。當然,難免碰上唯利是圖的。我們剛回國時,內人老是流產,醫生說可能是空氣汙染;好不容易懷孕又流血,醫生建議拿掉,醫生娘在開刀前夕來確認,醫生開完刀說沒有錯,胎死腹中,啼笑皆非。
年來,為了父母時常跑醫院,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才知醫院也講KPI。祖父刀子嘴、豆腐心,有時候會斥責患者為何不繼續來拿藥?祖母會出來安撫,過年前會把所有的借條燒掉,享壽99歲。
我高中原本是甲組的,高三在家人的期待下轉到丙組,終究以孫中山加入革命的例子鼓勵自己;聯考的三民主義只有60幾分,跟醫科無緣,卻兩度獲邀全院醫生晨會演講。我喜歡讀三民主義,特別是民族主義,央求父親帶我北上,在中央文物供應社買到精裝本,只是不習慣死記。我大學住台大蟾蜍山下的宿舍,於上舖的床板下寫了3個名字激勵自己;孫中山、加里波底、乃木大將。
民族認同基於原生的共同語言文化,更重要的是彼此休戚與共的感覺。中國的民族主義原來以漢人為本,革命成功後改弦更張為五族共和,孫中山則進一步定調為中華民族,符合強調想像共同體的建構論。民進黨跳過史明及黃昭堂的現代民族觀,倒退到廖文毅的原漢荷西日混血說,令人搖頭。
先前,學界有人問我對孫中山先生看法,才知其後人可能來訪。依個人觀點,他是匈牙利的拉約什、愛爾蘭的柯林斯、捷克的馬薩里克。今年適逢孫中山先生誕辰160周年,在此表達最高的敬意。
(作者為政治學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