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大陸近年持續公開殲20匿蹤戰機、極音速武器、先進潛艦與水面作戰艦等尖端武器,且價格相對低廉、限制又少,但根據智庫統計,其軍備出口卻不升反降;《歐亞時報》(The EurAsian Times)指出,這是因為外界懷疑其先進技術體系不完整且未經實戰驗證,對產品水準存在疑慮。
根據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統計,在趨勢指標值(trend-indicator values,TIV)計算下,中國大陸2010年至2020年共出口價值166億美元(約新台幣4584億元)的軍備,遠低於美國的1050億美元(約新台幣2兆8996億元)和俄羅斯的705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9469億元);且大陸軍備出口2010年代後期持續下降,2020年僅7.59億美元(約新台幣209.6億元),為2008年以來最低。
趨勢指標值旨在衡量軍備的使用價值,而非經濟價值,因此該數值並非計算實際合約售價,而是以武器的原始單位生產成本為基礎進行評估,如二手武器價值僅為新品的40%、交付前進行過大規模升級或翻修的二手武器則價值新品66%等。
《歐亞時報》表示,中國大陸製武器的價格相對美俄產品便宜、願意給予慷慨貸款、不像美國經常限制使用目的或藉「售後服務」干涉他國事務,還能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的政治支持等額外獎勵,卻仍難以吸引海外客戶,主因是外界懷疑其先進技術多來自逆向工程,甚至是間諜行動,難以確保整體技術體系完整;美國海軍專家沃海默(Eric Wertheim)則指出,大陸製武器還有一個通病,就是未經過實戰驗證,讓外國客戶不敢冒險購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