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推出「原 物語-臺灣原民工藝展」,10日舉辦開幕記者會,期望透過工藝展展現原民多元族群及地方特色。
今天開幕會中,由苗栗在地泰雅族藝師梁玉水(多乃)的口簧琴吹奏,以及原住民精彩舞蹈表演中揭開序幕,展覽藉由原民工藝,探究原住民族與台灣土地相處所蘊藏的智慧。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苗栗縣原住民事務中心主任蔣意雄、參與展覽的工藝社區代表、台灣工藝之家張憲平、沈培澤、曾進財、張信裕及陳德隆等及各界貴賓到場共襄盛舉。
張仁吉指出,「原 物語」象徵臺灣原住民生活工藝是一種自然的語彙,原民工藝源於就地安居、就地取材,工藝素材擷取自然,也表達出在地的風土人文。
他說,原住民善用各種自然資源與素材,發展出不同形式的工藝創作與生活技藝,例如將苧麻、月桃、香蕉樹等化作一絲一縷,編織而成的織品不單只有實用性,更是乘載著原住民的歷史記憶。
還有雕刻刀能讓原住民在木材上刻下族人們的期望與祝福,或是族人把竹子製成與大自然溝通的口簧琴等,都是原住民從自然中發展出的生活智慧與哲學。
張仁吉表示,工藝的多元化不只是物件,不單只是聲音,也表達深層的文化現象,從工藝的媒介中,找到了原民多樣的文化概念。這次活動除展覽以外,也會延續至其他工藝創作單元及工藝聚落,讓所有民眾在各地,都能體會原住民的多元化工藝元素,並參與體驗深度的原民工藝文化之旅。
蔣意雄主任表示,感謝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在苗栗縣舉辦如此具有意義的原民主題展,推廣原民工藝與文化;展出工藝社區的富豐社區石山部落宋博芳理事長表示,很開心遠從台東來參與本次的展覽盛會,石山部落近年也積極發展部落產業,主要推廣編織工藝,多年來亦積極參與工藝中心的社區扶植計畫,期待原住民的工藝可以更多元化,被更多人看見。
這次展覽以天然素材來營造原住民文化工藝與自然共生以及就地取材的語意,除介紹原住民家屋,還有集結不同族群在不同環境下,運用自然媒材表現出的生活工藝,包括來自苗栗司馬限部落的口簧琴工藝、苗栗南庄東河社區的苧麻編織、南投松林部落的纖維編織、阿里山來吉社區的藤編、臺東石山部落的月桃編織以及來自花蓮新社部落的香蕉絲工藝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