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持續上揚的鋰金屬價格讓許多廠商難以招架,一些使用鋰製品的大廠、尤其是大量使用鋰電池的電動汽車廠終於按捺不住,為保證原料供應,乾脆在海外投入鋰礦的開採。消息人士透露,傳言將購入鋰礦的大陸比亞迪電動車近日在非洲已覓得6座鋰礦礦山,目前均已達成收購意向,一旦完成交易,將能保障270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電池原料來源。
據《澎湃新聞》報導,比亞迪內部測算,在這6座鋰礦中,氧化鋰品位2.5%的礦石量達到2500萬噸以上,折算為碳酸鋰可達100萬噸。消息人士透露,「在成本方面,每噸碳酸鋰裝車價格會在20萬元人民幣(合台幣86萬元)以下。」
報導指出,目前主流純電車型電池容量計算,每輛所需的碳酸鋰約為36kg。2500噸鋰礦將可滿足2778萬輛純電車型的動力電池需求。如換算電池容量較低的油電混合車型,這些鋰礦可滿足的產能數量至少再翻一倍以上。以比亞迪2022年銷量目標為150萬輛計算,拿下的這幾座鋰礦,意味著比亞迪未來10餘年都可以不必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在這6座鋰礦中,有幾座將實現在下個月出貨,預計這些鋰可在今年第3季度被搭載到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中。
報導表示,比亞迪早在2010年就參股中國最大的鹽湖鋰礦札布耶鹽湖,長期以來一直在加速佈局上游鋰資源。不過,從已公開信息來看,比亞迪如此闊綽地擬將100萬噸碳酸鋰納入囊中尚屬首次。
業內人士指出,近一年的鋰價暴漲,遠遠不止供需關係邏輯就可以解釋的,這背後存在著大量投機炒作行為。2020年末,碳酸鋰價格約為每噸5萬元人民幣(合台幣21.6萬元),而隨著2021年新能源車銷量大漲,碳酸鋰一度在今年3月突破每噸50萬元人民幣,整整漲了10倍。若反映在整車動力電池成本上,每輛車要增加1至2萬元人民幣的材料成本,這種現象也推動電動車價格持續上揚。
報導還說,隨著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屢創新高,鋰作為戰略資源的地位愈加凸顯。據瞭解,越來越多車企已經開始著手鋰資源把控,包括收購鋰礦、尋求戰略夥伴、通過簽署長期協議鎖定供給,以及佈局鋰電池回收體系。業內人士分析稱,「對鋰礦的依賴,今後將大幅減少。而『天價鋰』的情況更不可能長期存在,潮水很快將退去,等待這些囤積居奇者的將是一地雞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