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傳統中藥行產業面臨凋零,除了從業人員面臨高齡化危機之外,發照狀況不如預期,導致全台中藥行從1萬5000家,腰斬剩下8000多家,每年減少600至700家,若以這個狀況持續下去,11年後恐怕找不到中藥行了。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中華民國中藥商全聯會名譽理事長馬逸才表示,目前經營中藥商主要來自2大管道,第一是衛福部於民國87年修訂「藥事法」第103條,明訂82年以前曾經審核、列冊的中藥從業人員得以繼續經營中藥販售業務。
當中規定若是82年以後才入行的中藥從業人員,須符合特定條件、修習課程並經國家考試及格,才可從事中藥材販售;近年透過103條考核增加了需執業期滿2年的條件,2019年公告後,有4000多位從業人員申請續照,只有3700位核准。
第二種管道則是由現行藥學系學生、中醫師或修習17個中藥學分的藥師,向衛生局新申請中藥販賣經營執照,但這部分的人力來源40年來只有1%~2%。
馬逸才表示,全台中藥行已從過去的1萬5000家,腰斬剩下8000多家,由於經營者面臨高齡化,目前每年以600至700家收業的速度在凋零。盼政府趕緊建立相關制度,避免傳統中藥業在台灣消失。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