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在交通政策記者會上,針對是否取消機車兩段式左轉表達立場,他認為規則訂清楚後可以實施,但是機車得跟在汽車後面走,並設計四線道直接左轉。對此,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認為,柯文哲的做法仍遵循傳統封建階級,且四線道就代表沒有左轉附加車道,沒有什麼sense,重點還是要設置左轉附加車道,才是安全、有效的做法。
林志學說,柯文哲今天的說法,較有傳統封建階級的感覺,也就是將機車視為一個階級,若要和汽車同階級,就要按照那個階級的禮教來做事。
林志學認為,柯文哲從政這麼久,應該知道交通政策的考量得符合科學,而科學的做法就是遵循車向順流基本原則,而在此原則下根據空間、流量需求來做設計,看該路口需不需要讓機車滲透至車流前方,而停等區、引導標誌等車道設計,怎麼做才安全,才是應該要討論的問題。
林志學說,機車鑽至車流前方,在號誌變更後可以放行更多車輛,因為停等區一個牌面同時可以容納4、5台機車,而且機車加速更快,所以綠燈起步、加速衝出去時,後面的汽車也很快就沒有障礙。
林志學表示,若有路口汽車、機車數量差不多,那是否鑽車縫對通行效益當然沒太大差別,但台灣目前機車數量很大,若只能嵌合在汽車車流,紓解率更低,沒有什麼好處。
至於柯文哲稱,可以設計四線道直接左轉,林志學也直言,這番話「沒有什麼sense」,因為如果是四線道,不就代表說其實沒有左轉的專用車道嗎?又回到傳統的路口設計。而不只有柯文哲有這個毛病,前台中市交通局長、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參選人王義川也有一樣的毛病。
林志學強調,重點其實不在汽機車要不要混流,而是要設置左轉附加車道供汽機車使用,最好還有左轉的保護時相,這樣就是安全、有效的做法。
林志學說,左轉附加車道有其重要性,也有一個整體策略,應該改成三車道,才能讓汽機車一同左轉,雙邊族群都開心,且做好後道路空間能更有效運用,連路側空間都可以釋放出來給行人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