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觀察家認為,19日造訪北京的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預定20日會見習近平,不過,卻搶先在見面前,率先由俄新社報導,中俄要在能源上擴大支援的消息,表示雙方已認真考慮執行,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這位在職長達4年的大使表示,面對全球能源市場震盪,外部不斷的風險挑戰,中俄始終堅持互信互利原則,不斷加大能源領域合作,為全世界能源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以及確保全球能源安全。
這位駐俄國的中國大陸代表也表示,中方在這條新的天然氣管線計畫中,提倡要做到上下游融合的互助模式,不只是單純天然氣的貿易活動,還要考慮到延伸整條產業鏈的問題,牽涉到中國大陸整體的天然氣龐大消費市場。
張漢暉指出,中國大陸與俄羅斯之間,正在積極討論俄羅斯計畫中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Power of Siberia 2)天然氣管線,包括各種技術以及商轉的合作模式。外電報導,目前這條經由蒙古輸入中國大陸的天然氣管線,處於暫時停工狀態。
政治觀察家補充,這條西伯利亞力量2號無論對中國大陸以及俄羅斯來說,各自有各自的盤算。在經濟制裁下,俄國輸歐的北溪1號瓦斯管,基本上已經沒在運作,為了增加國家收入,俄羅斯冀望西伯利亞力量2號能取代之。
不過,對中國大陸來說,自己並不急於興建此條管線,最主要的是大陸的燃料還夠用,可能要到2030年才需要更多天然氣。長達2600公里的西伯利亞暫時停工,可為大陸爭取更多更好的條件。但無論如何,最不樂見中俄進一步合作的,就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