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這份2月15日至3月4日針對上百名專家做的調查,結果顯示疫情期間全球九大房市房價以兩位數幅度大漲後,幾乎都進入短暫溫和修正,但這種情況已經過去。
主要是各國央行升息來壓制通膨,導致房貸利率陡升,疫情期間趁低利率出手的現有屋主,出現惜售現象,尤其是30年期房貸為主流的美國。
儘管隨著央行今年降息的呼聲高,抵押貸款成本在過去幾個月有下降趨勢,但預料借貸成本短期內不會降到疫前水準。
萊坊(Knight Frank)研究部門全球主管貝里(Liam Bailey)表示,這麼多市場的供給緊俏,那是因為坐享低利率房貸的屋主不輕易賣屋。
受調專家分析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澳洲、紐西蘭、印度、中國及阿聯酋杜拜等的房價中位數預測發現,房市表現與總體經濟展望息息相關。
上述被調查的九大房市中,預期今年只有中國及德國房價走跌,中德正苦於如何提振低迷的經濟。德國房價今年料跌1.7%,中國跌0.9%。
其他房市可望溫和上漲,印度的7%漲幅最大,杜拜漲6%居次,澳洲漲5%排第三。紐西蘭漲幅4.8%,美國漲3.3%,加拿大漲1.2%,英國則持平。
九大房市疫情期間房價漲幅至少20%,有的甚至多達50%,去年開始從高點微幅跌落。
被問及可負擔住房未來兩三年的供需缺口將有何變化時,99位受訪分析師中有74人認為,不是維持現狀就是擴大。
67%受訪分析師(亦即109位中有73人)表示,未來一年首購族可望改善購屋負擔能力,其餘36位受訪者認為會惡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