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下旬以來,大陸已有10家左右車企陸續下調旗下車型的售價。大陸經濟學家指出,新能源車因產能過剩而引發價格戰,今年可能是價格戰最慘烈的一年。
鳳凰網報導,經濟學家付鵬表示,大陸的新能源產業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行業內部,從去年到今年「很卷」,價格戰競爭非常劇烈。其中,新能源汽車迅速地開始進入到了第一輪的產能過剩,本質上來講,就是過剩才引發的價格戰。
付鵬強調,這個狀態其實從去年就已經開始了,今年可能是新能源汽車價格戰最慘烈的一年。在談到對未來的觀點,他表示,去槓桿誰早認知誰早收益,誰晚認知誰晚收益。
另據央視財經,2月下旬以來,大陸已有10家左右車企陸續下調旗下車型的售價,調價車型基本以新能源純電和混合動力車型為主,價格集中在10萬元(人民幣,下同)到20萬元區間,最高降幅接近15%,可達3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近期碳酸鋰價格處在低位,為新能源車型創造了降價的條件。報導稱,近年來,大陸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和規模提升,使得純電車型有了降本降價的實力,應對淡季市場。
數據顯示,2月大陸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35.8%,較去年同期提升3.8個百分點。專家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經歷幾年的高速增長後,2024年將是車企站穩腳跟的關鍵年,市場競爭將非常激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