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1)日安排「極端氣候災防預警暨汛期防汛準備辦理情形」專題報告,交通部指出,台灣過去百年來溫度上升約1.5℃,降雨日數減少,推估未來天候趨勢為冬季變短、夏季變長,極端高溫、極端降雨強度及頻率均增加,侵台颱風個數雖減少,但颱風強度(風速)和降雨均增加。
交通部綜合規劃司長張垂龍報告指出,今年3月18日起水利署成立「旱災緊急應變小組」,氣象署每周客製化提供未來1週的降雨趨勢供決策參用,氣象署持續開發「新一代劇烈天氣監測系統」,也發展區域動力降尺度模式,就進行未來1至3個月提供乾旱指標預報,以有效降低乾旱所帶來的災害衝擊。
颱風、豪大雨因應方面,張垂龍表示,今年颱風季起,於警報期間試辦「沿海地區風力預報」,協助縣市政府強化停班停課決策。當氣象署監測或預測有強降雨發生時,適時發布豪(大)雨特報,並就具有複合性災害的劇烈天氣,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針對較大規模或劇烈豪雨,提供定量降雨預報並且每3小時更新,若有停班停課決策需要時,主動召開地方政府視訊連線研商會議。
張垂龍說,在高、低溫特報精緻化預警,氣象署採「黃、橙、紅」3色燈號分級,2022年11月以及2023年6月起,將低溫特報與高溫資訊的發布精細度拓展至鄉鎮尺度。氣象署與公路局、高速公路局合作建置高速公路、快速道路及省道沿線觀測站點,開發「新一代劇烈天氣監測系統(QPEPlus)」客製化系統,提供陸、海、空交通運輸的氣、海象監測與警示功能。
農林漁畜牧領域方面,張垂龍指出,氣象署與農業部簽訂「農業氣象資訊服務及應用合作協議」,規劃至2025年完成將農業氣象觀測網,從現行79站擴增至249站。氣象署提供713個地點的農業精緻化預報資訊,供農民及相關單位運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