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昨(3)日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台北震度達到5-,但卻沒有發布國家級警報,氣象局解釋,由於雙北等地預估震度未達標準,所以沒有發布,遭外界痛批。對此,中天氣象主播戴立綱解釋了地震預報運行機制,提到目前相關技術仍非常不成熟、還在研究中!
針對為何雙北等地區為何沒發布國家級警報?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昨說明,雙北、桃園及南部地區民眾沒收到國家警報,是7點58分地震發生後,陸續接收地震波訊息,地震發生後9秒,第一報預估規模6.2,由於新北、桃園等地預估震度未達4級發布標準,所以沒發警報;第二報算出規模為6.8,但新北、桃園同樣沒達標,所以也沒發警報。吳健富表示,預估規模6.2、6.8,與實際觀測7.2有落差,預估震度也比實際小,這就是部分地區民眾沒收到警報的原因,但此說法卻引來批評聲音。
戴立綱昨在中天政論節目《大新聞大爆卦》表示,地震波共分為P波和S波,P波速度較快且平靜,通常會先被偵測到,在知道它能量大時,才會發布警報,緊隨而來、走得較慢的S波,則是強烈震盪的來源,這時根本來不及再做發報,此外,目前地震預報還在研究,處於非常不成熟的階段。
戴立綱接著說,台灣南北長只有近400公里,這次的震央距離台北也只有150公里左右,這麼短的距離,再加上S波緊鄰P波的特性,根本來不及進行發報。節目主持人馬千惠問道,為什麼有些人有收到警報,戴立綱解釋,地震警報系統的機制,是電信公司收到相關資料後進行轉發,離震央越近,收到的機會就越高。他並強調,大家應把重點放在如何解災、保全生命,而不是有沒有發布地震警報。
不過,多數民眾,尤其是雙北人都無法接受如此重大地震,竟未收到發國家警報,其中還有網友質疑,連民間APP、甚至連對岸沿海地區都發警報了,我們卻沒發?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