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二會今日下午4時舉行,前總統馬英九當中共中央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面脫口說出「中華民國」四字,看似口誤,但學者分析,這應是有意之舉,「馬辦有下了一些功夫」。

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受訪指出,這次會見的接待規格極高,第一,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是接待重要外賓、高級別會議舉行之處;第二,習近平、王滬寧、蔡奇三位政治局常委同時在場接待一人,較為罕見。

對於馬的談話,王信賢分析,他是想表達台灣在其執政八年期間的立場,所以談及九二共識、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中原則等;同時還夾帶「中華民國」一詞,「這應是有意的」。

從習近平的講話來看,王信賢分析,習欲傳達三重點: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兩岸青年交流,這些恰是在民進黨執政之下,除了法理台獨之外,大陸還在意的「去中華文化」問題。另從馬講話也可看出,雙方對這三重點具有共識。此外,習的講話較為柔性,促統講得較少,但這與會面對象是馬有關,「講反獨就夠了」。

不過,兩人談話也有交鋒與分歧之處,王信賢舉例,習稱兩岸制度不同不改同屬一國事實;馬則在大陸能接受的大框架下,提及和平反戰、重視人民所珍惜的價值與生活方式。王信賢認為,北京容許馬在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前提下做此論述,是一種較具善意的體現。

王信賢認為,習也希望藉此會見,向民進黨政府畫出九二共識這條線,以及民族、文化等較具彈性的議題,就測試綠營怎麼接招;而民進黨的回應,也涉及北京如何看待賴清德對520上任後尋求的兩岸關係。同時,習要告訴台灣民眾,九二共識、反台獨就是走和平的道路。

從大局上而言,王信賢指出,馬習二會對於兩岸關係的緩和會有幫助,同時讓北京方面以此做內宣、以緩和大陸民眾對台的民族主義情緒,也讓北京看見台灣仍有人對和平、交流及中華文化與民族具有期待。

對於馬習二會能為兩岸帶來多久的和緩局勢?王信賢認為還需再觀察,尤其中共對於賴清德政府「觀其行會多於聽其言」,因為對賴蕭「獨上加獨」的定性已經很清楚,不會輕易改變。

#王信賢 #中華文化 #中華民國 #馬習二會 #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