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實現察打一體化!中國研製人造「魔鬼魚」拍攝南海珊瑚礁!西工大仿蝠鱝潛水器迎來新突破 集群化應用即將變成現實

中國研發的一系列仿生潛航器已開始在南海實際部署,而更大的武裝偵察任務型號也正在研發。

中方官媒《環球時報》10日報導,央視周日播出的影片顯示,西北工業大學研製,並擁有全部智慧財產權的仿蝠鱝軟體潛水器正如魟魚般優游水中。而報導說,自2006年以來,已製造出一系列6種型號,實用重量則從10公斤至720公斤不等。

其中10公斤級及20公斤級等較小的潛航器主要應用在海洋科教、海洋牧場和珊瑚礁生態監測上,而百公斤級續航時間長,下潛深度深,可以用來獲取範圍更廣的海洋大資料。

影片顯示,這款潛航器的游動姿態猶如真正的魟魚般自然。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博士路陽說:「我們先觀察生物遊動的姿態,再觀察生物解剖的標本,通過我們身後的這些實驗設備,採集力的傳感係數、電流功率的示數以及它的位移和流場資訊,分析它如何遊得快,游得更高效。」

目前的潛航器配備了光學相機、聲納系統、定位系統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未來還將添加新的有效載荷。2023年時,一款460公斤的原型機在南海進行了1,025米的深度測試,多款魟魚仿生潛航器已完成60天的水下滑行,標誌已展開實際部署。

西工大航海學院博士郝藝偉說,「單體的續航時間、載荷能力、航程能力都是很有限的,做集群的話,就可以更遠距離的航行,當到達了指定的任務區域後,就可以搭載著不同的載荷,完成各自的分工。」根據計畫,小型仿生潛水器的集群化應用明年將成為現實,而真魚和仿生魚混遊的科幻場景將不再是想像。

另一方面,西工大教授曹勇說:「今年我們正準備開展800公斤級的深海具象化應用,甚至未來要研製噸級的樣機,可以搭載的能力更強,航行的距離更遠,這將使偵察效率更高,最終達成武裝偵察能力。」

同樣的,CNN新聞網5月報導,美國也在研製類似技術,諾斯洛普格魯門(Northrop Grumman)研製的「鬼蝠魟」(manta ray)無人潛航器原型已由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測試。而一位要求匿名的北京軍事專家周一說,這些潛航器實質上是多用途水下無人機。

這位專家還指出,透過仿蝠鱝的游泳方式,仿生潛水器的續航力可能比潛艇和傳統形狀的無人潛航器更高、航程更遠,而聲學隱身性也更優,使它們在水下偵察、反潛和反艦任務中,具有潛在應用的可能性。

#潛航器 #蝠鱝 #南海 #部署 #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