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指出,台灣是全球半導體製造強國,然而製造晶片需要大量的能源與電力,因此台灣政府正在努力滿足國內的能源需求。
台灣在過去7年裡發生過3次重大停電事件,而在過去一年中也經歷過一連串小規模的停電。
Atlantic Council全球能源中心資深研究員Joseph Webster表示,台灣面臨能源緊缺,尤其重要的是缺電。他並表示,雖然停電的部分原因是電網老化,但缺電主要因為台灣的電價過低,這推升了電力需求,並導致供應短缺。
雖然台灣最近將大型工業用戶的電價提高15%,但住宅用電的費率維持不變。
台灣經濟部曾表示現在的電費相比20年前便宜,與此同時,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卻已飆漲。
這導致台電不斷虧損,其2023年稅前虧損達63億美元,而2022年的虧損更龐大。
市場情報與數據服務公司AlphaSense研究部門主管Michelle Brophy表示,半導體公司的電價已經調漲,預計會把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幾乎拿下全球AI先進晶片製造訂單的台積電日前已透露將把增加的成本轉嫁給客戶,以維持公司的利潤。
Atlantic Council全球能源中心資深研究員Webster提出警告,如果台灣因電力供應受限而被迫在未來更為頻繁地實施限電,其半導體公司將受到重創。任何能源中斷都會使晶片生產放緩,進而推升全球半導體價格,「台灣的電力短缺問題可能給全球半導體市場帶來衝擊,其中斷可能波及全球產業」。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宣布將持續大舉投資台灣,輝達新的研發中心可能靠近台北,但他也坦言「電力確實是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