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遏止酒駕,去年6月底起酒精濃度超過0.25mg/l以上,警方將當場拆車牌扣牌。台北市議員陳怡君發現,「酒後駕車」、「移送法辦」、「扣車」、「累犯」、「拒絕酒測」等樣態人數均不減反增,且有年輕化趨勢。她認為,應從醫療角度看待酒駕者。台北市警局交通大隊回應,今年截至5月取締件數較去年同期減少,會定期分析酒駕熱時、熱點以精準執法。
台北市警局統計,「酒後駕車件數」2021年3422件、2022年為4,484件、去年5896件;「移送法辦件數」2021年1974件、2022年為2544件、去年為3403件;「扣車數」2021年3180件、2022年為4135件、去年5622件;「累犯人數」2021年74人、2022年為96人、去年152人;「拒絕酒測」2021年292人、2022年為407人、去年為499人。
陳怡君指出,2021年至今,「酒後駕車」、「移送法辦」、「扣車」、「累犯」和「拒絕酒測」樣態的人數不減反增,且酒駕年齡相對下降,2021年41至50歲為最高取締人數869人、其次為18至30歲807人,2022年18至30歲為最高取締人數1041人,去年18至30歲為最高取締人數1415人,令人十分擔憂。
她要求,酒駕年輕化趨勢可見政府在宣傳酒駕不力外,儘管政府對酒駕累犯祭出重罰並公布酒駕者的照片,也無法有效嚇阻酒駕,應考慮從醫療角度看待酒駕者,給予法律上應盡的罰則,並提供酒精成癮者積極的醫療行為,在酒駕違法當下提供醫療資訊。
台北市警局交通大隊執法組長黃建盛說明,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5月取締「酒後駕車」2112件、減少173件,「移送法辦」1054件、減少260件,「拒絕酒測」211件、少3件。
黃建盛強調,將透過多元管道宣導防制酒駕觀念,持續加強取締外,也結合跨局處力量共同防制酒後駕車,並要求各分局定期分析酒駕熱時、熱點及規畫勤務精準執法,並滾動式檢討調整酒測勤務地點,避免民眾規避酒測攔檢。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