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捷日前發生兩起博愛座衝突事件,存廢與否再次引起社會重視。對此,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昨(20)日透過臉書發文,直言生活在台灣這樣的地方,有誰不累?他質疑,很累、拉肚子的理由根本不能坐在博愛座,「你看那圖案,就是要拄枴杖,也就是身心障礙,而不是你說累就可以坐。」
沈政男強調,博愛座的定義一直很清晰,但如今台北捷運公司隨著近期發生的糾紛隨風起舞,更怒轟:「說什麼不是只有老弱婦孺,有需要都可以坐博愛座!於是年輕人就以為,我很累,有需要,就大剌剌坐下來了。」
「博愛座的關鍵在於優先順序,如果乘客感到疲憊,有需要當然可以坐下,但後來遇到老人家,那毋庸置疑必須讓位,因為他們整體的需求比年輕人更為優先。」沈政男表示,國內目前該聚焦於老弱婦孺,何者優先,又如當老人家遇到懷孕婦人,誰的順序排在前面,並舉例稱:「巴黎地鐵就規定得很詳細,列出9個優先順序,順序在後頭要讓給優先者;而日本的優先席,最早叫銀髮座,後來才改成老弱婦孺優先席。」
最後,沈政男坦言,博愛座本應優先禮讓老弱婦孺,年輕人就應該站起來讓座,除非乘客有身心障礙。沈也無法理解國內大談世代正義:「有多少老人家繳了一輩子的稅,老了以後因為行動不便,或者看不懂標示,根本沒辦法坐捷運?」、「怎麼會說,為了一個博愛座問題,就在那邊謾罵老人家?下次再不讓座,就罰那些年輕人到長照機構出公差好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