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我修不了的車用引擎。」這番自信宣言是陸軍後勤指揮部汽車基地勤務廠的梁俊賢上士所言。他在單位中素有「輪車醫生」稱號,聽到引擎聲就能判斷出問題所在,更能讓喪失動力、即將報廢的車輛起死回生,再次重獲新生命上路奔馳;其練就一身深厚功力的原因,除了對工作保有「熱忱」外,便是對累積專業與結合實務工作的堅持。
梁俊賢自幼即對汽、機車結構相當感興趣,很早即接觸機車改裝,因此萌生未來職涯工作目標。就讀成功高商汽修科時,在一次國軍招募宣導中,選擇踏上志願士兵之路順利通過入伍訓練後,分發到部隊,他驚喜地發現工作與興趣不謀而合,而汽基廠更是一個可以精進汽修專業與一展長才的地方。
從事保修工作長達13年,梁俊賢不改認真負責、細心著墨的個性,時時刻刻增進本職學能。他說,做人不能原地踏步,「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了確保其品質,需要付出最大的努力,確保每一顆引擎品質都在水準之上,也是自我的肯定與尊嚴;因此,他會為每顆引擎做好品質把關,讓全軍都能安心使用汽基廠出廠的優秀引擎。
此外,梁俊賢在部隊表現深受長官肯定,派遣赴實驗室規範訓練並取得ISO 17025證書,同時擔任引擎測試實驗室品質主管,以確保每顆引擎出廠品質。對於能擔任如此重要工作角色,他倍感光榮;不管是移動式天車、吊掛車、堆高機等,只要是在工廠用的證照,也都在服役期間順利考取,論專業,無人能出其右。
身為一名輪型車輛保修士,梁俊賢負責將國軍各部隊送進廠的各式輪車引擎分解及測試再安裝,包含M978油罐車、5噸救濟車、悍馬車等。由於一顆引擎主要組成是引擎缸體、曲軸、活塞、連桿、燃油噴射泵浦、啟動馬達,引擎測試完畢後,要再將引擎噴漆後轉至翻修所,進行後續維保作業。
梁俊賢說,相較其他主戰單位有定期重大演訓或基地測考等相關特殊經歷,取而代之的是每個月與同仁一起完成的每月工令。他喜歡和弟兄們一起完成任務的感覺,讓他有踏實的成就感,也會慢慢累積對輪車修製工作的熱忱。因應陸勤部每月派遣汽基廠技術人員至全臺修製單位做技術輔訪,梁俊賢在服役期間被派遣至外島支援技術輔訪,他說,在外島資源相對有限,去到現地,會盡力完成各項車輛問題排除,不僅是教學相長,也能學習到不同的單位、不同的修製手法,對汽基廠同仁來說,是相對特別的經歷。
身為一位輪車修護士,要不怕髒、不怕熱、不怕難,梁俊賢看到自己翻修好的引擎被裝上車,再次賦予新型號在路上奔馳,就是讓他堅持努力的動力,也因此更熱愛工作,時刻付出全力。未來,他期許自己能夠成為像學長們那般優秀的保修人員,在修製路上持續秉持「品質即是自尊」的理念,為國軍提供更好、更安全的輪型車輛,遂行各項任務。他說,肩膀上扛的責任,不僅僅是他個人而已,更是汽基廠這塊「兵工薪火、岳崙相傳」招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