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嘉表示,今天要分享台灣的硬體產業發展的三個重點:第一個重點就是為什麼台灣下游的ODM公司,股價在過去2年有明顯的Rerating?第二個重點是,生成式AI從第一代的Hopper系列到即將要上市的GB 200,誰會是主要的受惠者以及供應鏈變化。第三個就是H-AI對下游供應鏈的影響。
陳星嘉表示,首先,台灣下游的ODM廠商,股價在過去這兩年有一個很大Rerating,過去這個族群供應鏈的本益大概只有5倍左右,現在都被rerating到15、20倍,這背後最重要的原因是跟科技產業,動能增長變化有關。
陳星嘉表示,回顧在2000年的時候,這些ODM廠也是曾經非常的輝煌,那時筆記型電腦就是notebook滲透率大量提升,生產量也大幅增加,當時這些OEM族群的這個PE被Trade的非常高;但是一直到了2007年iPhone上市之後,整個科技產業的增長動能,快速從電腦轉成通訊為主的手機。此後,ODM這個族群開始經歷了黑暗期;同時,中國供應鏈崛起,對ODM來講造成了雙重的夾擊。這也就是為什麼它們從2007年一直到兩、三年前,股價都是交易在本益比10倍上下的區間。
而現在,自2023年去年開始,ODM整個產業的動能重新回到了運算,這就是黃仁勳講的New Computing Age時代的來臨。運算是ODM企業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因此,ODM重新又站到了另一次的高峰。不管是我們剛才講的Cloud Computing或者是HAI其實都是在運算上面的提升,如果這樣的趨勢持續的下去,對下游ODM運算的核心能力的廠商是有利的。
第二個重點就是剛才我們提到生成式AI,它的第一代就是去年,H100、H200的Hopper系列;而今年NVIDIA宣佈了Second Wave的AI就是以GPU為主新的架構。第一代H系列的Hopper系列的架構跟GB 200的差異,第一個不同就是,CPU以前以HGX是用X86為主,現在的GB是Arm-based是用NVIDIA自己的;那第二個不同就是散熱系統,之前是氣冷現在變成水冷,所以水冷在過去這一年也是一個很紅的主題,當運轉能力提升,其產生的熱能變大,要更有效率的散熱。第三個不同是架構不同,之前是比較厚的HGX,而現在是MGX。GB 200是由Compute Tray跟Switch Tray的組成。
陳星嘉表示,現在大家都知道Generative AI就是未來,所以一線廠商看到這樣的趨勢,就用最好的人才、最大的資源去拿GB200的訂單。所以呢,在GB200我們看到是受惠廠商已經重新回到一線廠商。那進一步說,GB200因為它非常的貴,GB200如果是72顆GPU,這個單價可能已經300~400萬美金這麼的高。所以訂單的集中度是變高的,因為能夠買得起的並不多。所以這個訂單的集中度變高。供應商集中度也變高了,因為量沒有那麼大。
陳星嘉表示,上述因素都造就了entry barrier變高,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GB 200很貴;而CSP業者就是所謂的buy and sell的business model,它會是想要這個leverage ODM他們的這個營運資金,就是buy and sell這個business model。所以ODM廠商也必須是規模比較大的,他們現金比較充裕,才能夠承接GB 200的這個訂單。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