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邦交國近年頻遭大陸挖牆腳,常常只能採取被動守勢鞏固邦交,但仍遭挖角到僅剩12國,外交部長林佳龍上任後決心轉守為攻,提出「價值外交」、「同盟外交」、「繁榮外交」3大方向,並從過去「固邦」轉為「榮邦」,期盼籌組榮邦基金,與邦交國互利發展,「善用經濟優勢;確保國防守勢;發揮外交攻勢」。
林佳龍今日在媒體茶敘時進行業務報告,說明未來外交政策推進重點與目標,並回答媒體詢問。
林佳龍指出,台灣外交目前處在最好的時刻,也同時是最具挑戰性的時刻,配合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到的,價值外交與經濟日不落國,整合起來分為相對應的「價值外交」、「同盟外交」、「繁榮外交」。
林佳龍說明,在價值外交上,就是以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為基礎與國際連結,面對美中抗衡就是兩套制度的選擇;同盟外交則指從雙邊、多邊關係合作強化區域安全,達成客觀上軍事的安全指標與主觀上安全感的指標,因此做好同盟外交就是確保區域安全,不要讓台灣陷入戰爭與和平的選擇。
林佳龍將重點擺在從「固邦」到「榮邦」的經貿外交說明,台灣不只可以幫助,更能領導,與國際社會共榮。台灣近年已成為國際社會一股良善力量,在基礎建設、婦女賦權、數位科技、資通訊、健康照護、能源、農業、氣候變遷等議題上都是可以輸出到友邦的經驗。
林佳龍指出,推動經貿外交的3根支柱就是科技、資金與人才,讓人才走出去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讓該國政府有政績,我國企業有商機,同時幫助友邦規畫其適合如何的發展,也期待未來行政院成立經濟外交小組,跨部會共同擴展台灣外交。
林佳龍表示,前總統蔡英文已奠定科技產業的基礎,從她任內5+2產業創新、6大核心戰略產業銜接到賴清德的五大信賴產業,就是一個策略性的戰略產業,也是民主供應鏈。他解釋,因為未來產業都會涉及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因此未來世界將被分為「紅色供應鏈」與「非紅的民主供應鏈」陣營,台灣在網路安全上相當有經驗,因此堆動數位及淨零創新輸出。
林佳龍也表示,未來美國依然會是外交重點之一,包含透過GCTF、國合會與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合作、與美日澳合作建設吐瓦魯海底電纜等,都是台灣去參與美國在區域內網格化佈局的管道。
林佳龍表示,另外,台灣也在致力推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談判,避免雙重課稅等,與英國也有簽訂「加強貿易協定」、近期也與澳洲簽訂科技協定等,讓這些雙邊架構讓台灣不會在國際社會上被孤立。
林佳龍說,目前也已經籌組新南向基金,未來也期待籌組「榮邦基金」,他強調這不是一般援助,而是投資,讓附近國家體認與台灣建立關係才是長久互利的。
最後林佳龍強調,要「善用經濟優勢;確保國防守勢;發揮外交攻勢」,讓台灣走向世界,世界走進台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