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中全會今日落幕,學者分析,公報論述將「宏觀調控」和財稅、金融改革置前,可以預見中共重點因應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3方面危機,未來或在財政層面提出很多新的積極作為。而中共首提國家安全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也值得關注。

致理科技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張弘遠18日向本報分析此次全會公報內容指出,相關論述其實在去年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之前的政治局學習會議都有提及,雖非沒有新意,但並沒有出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戰略敘述及願景規劃。

張弘遠據此判斷,三中全會延遲的原因,主要還是秦剛、李尚福的人事更迭問題,而此次遞補的3位中央委員丁向群、于立軍、于吉紅,在未來中共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值得關注。

以往三中全會的公報內容多著重在大陸經濟發展的願景描述,張弘遠首先指出,本屆全會公報內容,將「宏觀調控」(與市場開放相對)和財稅、金融改革置前,並清楚點出,大陸在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3面向出現危機,這未來或是大陸宏觀調控的重點。

張弘遠續指,大陸經濟持續衰退,須仰賴貨幣和財政政策發揮作用。公報放大財政政策的角色,可以預見,未來1年中共將在財稅和財政層面上提出很多新的積極作為。譬如近期大陸地方出現向企業倒追過去30年的稅,即意味著地方財政資源短缺,影響了執政能力和社會穩定。

此次公報也提及了國家安全,並指其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這句話分量很重」,張弘遠表示,過去中共會提強化「安全觀」,但現在是把國家安全和中國式現代化連接在一起,值得討論。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槍擊事件後勝選機率提高,外界關注,此次三中全會是否會對此進行一些政策布局?張弘遠說,目前看來是沒有的,中共應仍將持續推動「和平發展」及對外開放,此次報告仍是沿用過去思路做出來的政策指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公報針對台灣議題,僅有「繼續推進對台工作」8個字。張弘遠認為,這意味著在中共的政治議程或政治進程中,對台工作應是已經按照其戰略持續運作,不會有新的特別論述,即持續發展對台「融合」。

#三中全會 #張弘遠 #中共 #宏觀調控 #金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