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將邁入第三年,當初為逃離戰火離開烏克蘭的民眾現在怎麼樣了?旅居台灣的烏克蘭美女作家凱琳(Karima Romaniv)在《我從戰爭來:烏克蘭烽火手記》一書中,記錄了俄烏戰爭爆發當下、踏過血路處處為家的日子。深愛台灣的凱琳日前受訪時,分享自己在台生活的經驗,感謝台灣人給予她無限的幫助,她也盼望俄烏戰爭早日結束,自己有朝一日能返烏幫忙重建家園。
說得一口流利中文的凱琳,畢業於基輔國立語言大學中文翻譯系。她的家鄉正是烏克蘭南部赫松州的新卡霍夫卡,而距離她老家僅5公里的「烏南水壩」於2023年6月被炸,洪水泛濫,淹沒多個地區。
凱琳在《我從戰爭來:烏克蘭烽火手記》一書中,提起戰爭爆發時,戰機從頭頂呼嘯而過、故鄉淪陷時到處都是俄軍的場景。在家鄉市長豎白旗投降、她和家人受困老家1個月後,她毅然決然帶著家人逃離烽火烏克蘭。
凱琳冒險停過克里米亞和俄羅斯,形容當時的克里米亞,處處瀰漫著死亡氣息。幾經辛苦,當時25歲的她,終於從俄羅斯入境波蘭;路上遇到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大家皆因這場戰爭聚集一起,相互扶持。「人人都說,仗打一周就會結束」,然而這場戰爭至今仍未見盡頭。
凱琳的父親於1978年,為躲避阿富汗戰火離鄉背井去到烏克蘭,然而,他的下一代卻依然面對戰爭。不過,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無情戰火,凱琳雖怕,也面臨該何去何從的迷茫,但她並未因此喪失鬥志。
在逃離基輔後,凱琳輾轉多個國家。她說,「我在俄烏戰爭前來過台灣2次,我很喜歡台灣。」然而,各國媒體在俄烏戰事爆發後不久,便瘋狂報導稱「下一個爆發戰爭的地方將是台灣」,讓凱琳一度卻步。她說,「我當時非常害怕,我剛從一個被佔領的地方幸運逃出來,我不敢去另一個有危險的地方,更何況台灣是個島,萬一有事,也逃不走。」
但過了半年後,凱琳認為新聞過度報導,台灣未必有事,而且各國把資源投放在援助烏克蘭,沒有更多精力應付另一個戰場,也就讓她決定來台。她提到初次旅台經歷時說,自己因戰後的創傷後壓力症,擔心台灣也會發生戰爭,幾乎天天失眠到天亮。再加上她因簽證到期,只好選擇暫時離開台灣。
不過,凱琳始終掛念這個讓她魂縈夢牽的寶島,她回憶起第3次來台,「因為那時候我的書要在台灣出版,我覺得這本書像是孩子,想要為書本品質和內容把關,所以我又找到這麼一個來台灣的藉口。然而,在她處理完出版事宜,本想繼續留台,卻再次碰上簽證無法延期的麻煩事。她說,在簽證到期後,移民署告訴她,基輔戰情已相對緩和,請她返烏,無奈之下她只好離境。
凱琳真的和台灣很有緣,她後來再因工獲機會旅台。她提到今年再踏入台灣,驚訝發現心理創傷有所好轉。「常有人問我,為何要從一個發生戰爭的地方,來到可能會爆發戰爭的地方?」凱琳笑稱自己是真愛台灣,如果阿富汗是「fatherland」(這裡指的是她父親來自的土地),烏克蘭是「motherland」(意指母親的國家) ,那麼台灣就是她的靈魂之地「soulland」,這座療癒寶島帶給她很多的靈感。
在台灣這塊夢想之地,凱琳認為台灣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也有很多可以學習的資源,像是民眾普遍都很禮貌,像是遇到地震都很冷靜。
作為俄烏戰爭受害者,凱琳認為世界有太多不可預測(unpredictable)的事情,她以過來人經驗說,不要覺得「絕對不會有事」,並真摯地祝福台灣和平和安全。也因為自己經歷的事情仍歷歷在目,她建議台灣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有心理準備,也做好萬全準備。
凱琳援引書中提到的一句話稱,「希望每個人都不知道戰爭是什麼」。她深信,俄烏戰事終將迎來結束的一天,她也很肯定自己會重返烏國故土,幫助重新建設自己的祖國。凱琳說,「我很肯定自己會回去,我要為重振烏克蘭出一份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