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風險
肥胖是現今社會的文明病。根據行政院於2023年5月公布的數據,國人2017~2020年的過重及肥胖盛行率,成人為50.3%。
肥胖會讓油脂儲存於脂肪細胞內,脂肪細胞增大,脂肪組織釋出發炎訊號,讓身體處於全身性低度慢性發炎的狀態,進而造成組織、器官病變,中年以後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也隨之增加,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腦中風、脂肪肝、肝病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生殖障礙等慢性病上身。
代謝症候群
2002年,土耳其研究團隊曾進行臨床人體實驗,讓代謝症候群病人每天吃180毫升的克菲爾。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血液中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血壓等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的指標均獲得改善。
2020年,有團隊反向思考,透過人體試驗檢測腸道健康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過重族群長期食用克菲爾之後,血中血清解連蛋白濃度降低,受試者的健康往好的方向發展,腸道微生物菌相也都有所改變。
血脂、脂肪肝
肝臟會囤積脂肪,若血液中攜帶過多脂肪酸到肝臟,超過肝細胞可處理的量,多餘的脂肪就會在肝臟堆積,若達到肝臟重量5~10%,就會形成脂肪肝,阻礙肝臟功能。
脂肪肝、血脂、心血管疾病都與肥胖有關。科學家想藉由腸道微生物菌相反推,找出減緩肥胖跟肝臟病變的原因,是否與腸道菌相有關。
克菲爾胜肽可保護肝臟
克菲爾在發酵過程中,會從大蛋白質中切出許多小片段胜肽,部分具有生物機能,稱為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
中興大學陳全木副校長的團隊讓實驗鼠吃克菲爾胜肽一段時間,減少脂肪累積跟堆疊,增加脂肪代謝能力。這項是全球首次有研究團隊看到克菲爾胜肽對人體的益處。
體重管理
阿根廷團隊在2017 年利用從克菲爾分離出的一株克菲爾乳桿菌(Lactobacillus kefiri)進行高糖飲食體重管理實驗,發現實驗鼠雖發胖,但發炎指標、血液及肝臟的三酸甘油酯等數值不升反降,而且瘦體素濃度上升。
(本文摘自晨星出版《克菲爾:長壽村的祕密》,每周二、五刊出)
作者:陳彥伯
出版社:晨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7/01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