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男林口海岸偷渡投案「曬脫一層皮」 脫水虛弱橡皮艇險沒氣 @ChinaTimes

一名大陸籍王姓男子,自稱從大陸浙江台州划著橡皮艇渡過台灣海峽,從林口後坑溪出海口沙灘離岸約百公尺處自行報案投案,手法幾乎與6月9日駕船闖淡水河的阮姓男子一樣。海巡署坦承, 由於橡皮艇太小,又是橡皮材質,需紅外線熱顯像儀才能偵測,目前正進行全面建置紅外線熱顯像儀等情監偵設備、充實無人機及建造新式艦艇等三大計畫大幅提升偵蒐能量。

根據權責區分,距海岸12浬內屬海巡及岸巡任務範圍。目前海巡署配置的岸巡雷達站有搜索12浬的商規雷達,另配合中科院研製偵蒐範圍可達24浬的「60雷達」。

海巡人員表示,搜索雷達雖然基本上都「抓得到」目標,且雷達上光點也會視船體高度及大小會有不同。但往往因受到海象浪高、雲層的影像,也會產光點,因此往往難以確實掌握。

海巡人員分析,如果在天氣晴朗,平靜無波的狀況下,與這次陸男偷渡使用的3.6米長橡皮小艇,仍會清楚看見比較微小的光點,且光點斷斷續續,必須相當仔細盯著分析才能確認。不過如以6月偷渡淡水河口的快艇,當時就被雷達鎖定,遺憾的是,卻因為雷操守與觀測手交接不落實而造成失誤。

海巡人員也解釋,船體愈高愈容易掌握,以海巡雷達功能,金屬船體最容易反射雷達波,另外則是鋁製與碳纖維船體,橡皮艇的反射波則是最微弱。如遇上慢速航行或漂流,甚至遇到海浪高於船體,就很容易躲過雷達。

要改善未來恐會愈來愈多的「同手法」偷渡方式,海巡署勢必要加速建置紅外線熱顯像儀。否則以現有的人力與設備,對於這類橡皮艇的偷渡,想必還要繼續承受「漏網之魚」的責任,對我國海防仍造成相當大的壓力。

#海巡雷達 #橡皮艇 #偷渡 #雷達盲點 #大陸偷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