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國第1位皇帝,外界對其陵墓迄今仍充滿疑問、也未能挖掘,但在2004年,考古學家已發現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墓,該陵面積巨大,為大陸目前為止挖掘的第二大陵墓(僅次於陝西省寶雞市的秦景公墓);大陸央視近日上傳相關影片,再度引發關注。
史書記載,夏太后(夏姬,約西元前300年至240年)是秦孝文王的姬妾,秦始皇父親秦莊襄王的生母,他們曾被孝文王送去趙國當質子,莊襄王後來得到呂不韋的幫助回國繼位,尊母親夏姬為皇太后。
央視「中華國寶」YouTube頻道近日上傳《疑雲重重的「天子」大墓》,介紹夏太后陵的挖掘過程,該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的神禾塬,當時是因西安財經學院擴建而被發現,其為擁有4條墓道的亞字型「豎土坑木槨墓」(在地面挖掘墓坑,以木頭修建墓室後,再將土回填),而擁有4條墓道的陵墓,為天子、王后專用設計。
依央視影片介紹,該陵陵園(被城牆包圍起來區域)長548公尺,寬312公尺;墓壙東西長135公尺、南北寬110公尺;墓室長29.6公尺,寬26.1公尺,深度約12.3公尺,規模巨大。此外,陵墓周遭遍布許多陪葬坑。而在勘探過程中,考古隊發現陵墓土層錯動、有崩塌現象,說明陵墓可能有被盜,深入發掘後也發現盜洞,確認曾被盜,且除了盜洞,考古隊還發現墓中有火燒痕跡。
影片指出,考古隊持續清理後,發現墓坑壁面出現由榫頭造成的凹陷和整齊的方形紋路,此為「黃腸題湊」(用黃芯柏木建造的墓室,只有皇室才可使用的葬具)的遺跡,結合前面發現的多個火燒看痕跡,考古隊研判,盜墓者不只盜墓,還縱火焚燒墓室。
由於距離周朝首都豐鎬不遠,考古隊起初以為,夏太后的陵墓是周代王陵,不過,陪葬坑之後陸續出土戰國晚期至秦朝初期的文物,以及出土兩輛由6匹馬拖行的馬車,且考古隊發現墓室出土器物,刻有「私官」(秦漢時期為王后、太后服務機關)、「北官」(為王后、太后提供歌舞等娛樂服務機關)字樣,確定該陵年代為戰國晚期;考古隊也認定夏太后是墓主人,因《史記.呂不韋傳》記載,夏太后葬杜東,而該地正好位於今日的神禾塬一帶。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