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近年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以台灣為例,隨著社會多元價值的發展,尤其年輕人面臨許多情感及人際關係的壓力。根據衛福部截至2024年的調查統計,台灣每4人就有1人面臨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專家建議,人人皆應學會察覺自己的心理狀態,有6種自我察覺方法,可有效減少壓力的累積。
在台灣,常見的心理問題包括焦慮症、憂鬱症等,特別是在COVID-19疫情期間,15至30歲的年輕人有顯著上升的趨勢。根據統計,精神科就醫率自2016年的7.4%增加至2022年的9.5%,成長顯著。為了因應這些問題,台灣衛福部自2024年開始試辦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每位15至30歲的年輕人3次的免費心理諮商服務,鼓勵年輕人勇於求助,並成為他們的陪伴及壓力出口。
其實,人人都會面臨壓力,若沒有適當的發洩,恐面臨崩潰風險,因此,察覺自身心理狀態很重要,平時不妨試試以下6種自我察覺的方式,找出壓力的主因。
1、 觀察情緒變化
情緒是內在狀態的重要指標,透過觀察情緒反應,可理解當下的心境。例如,突然感到焦慮不安,可能表明你正經歷壓力或內心衝突。
2、 關注身體反應
當你感到壓力時,身體可能會出現症狀,如頭痛、胃痛、疲憊或心跳加速。身體反應是一個早期警訊,提示心理壓力過大。
3、 紀錄日常想法
反思平時是否經常出現擔憂、消極或過度自我批判的想法,因這些思維會反映內在的焦慮或自我價值問題,透過反思及記錄可找出源頭。
4、 反思行為模式
觀察自我行為是否變得異常,例如過度休息、社交退縮等。
5、 尋求外界反饋
若家人或朋友反應你的情緒起伏變大,這可能是一個警訊。
6、 冥想及正念練習
冥想可以讓自己靜下來,專注於當下,察覺自己的感受及想法;正念練習可提升對內心狀態的覺察力。
透過以上方法,可以正視自己身心狀態的變化,找出問題根源,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協助,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