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環球時報》18日報導,路透16日引述一份信件內容報導稱,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創新通知分銷商,美國國土安全部海關暨邊境保護局以《防止維吾爾人強迫勞動法》(UFLPA)為由,限制一些無人機進入美國市場。大疆創新回應表示,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沒有理由扣留大疆的無人機。大疆正在向美國海關提供文件,以證明其遵守了UFLPA。
大疆創新表示,其無人機製造過程的任何階段均未涉及強迫勞動,針對大疆的這一指控完全沒有根據,而且完全是錯誤的。
大疆創新稱,美方此舉似乎是國土安全部一項更廣泛舉措一部分,以審查產品原產地,尤其是中國製造的無人機。但本次事件並不屬於美國政府禁令,僅僅是一個海關問題,而且似乎也與美國國會針對大疆的立法無關。
實際上,美國政府曾多次採取行動試圖打擊和制裁中國無人機。根據公開報導,五角大廈2017年就以「數據安全隱患」之名禁止美軍使用大疆無人機,過去多個財年的《國防授權法》也禁止聯邦機構使用中國無人機。路透報導,美國眾議院上月投票通過禁止大疆新型無人機在美營運的法案,目前正等待參議院批准。同時,美國商務部上月也表示,正在就是否對中國無人機實施限制徵求意見。
不過,由於中國無人機在美國市場占重要地位,美國聯邦政府態度也出現搖擺。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稱,今年7月,美國參議院刪除了「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針對大疆無人機的禁令,這一修正版本可能成為最終法案。《華爾街日報》8月稱,美國尚未準備好擺脫對中國無人機的依賴。大疆在美國商業、地方政府和業餘愛好者的無人機市場占比約70%至90%。
《環時》報導,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王璵璠分析稱,美國審查和制裁做法損人不利己。一方面,其對中企惡意封鎖和打壓,違反公平競爭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不僅影響兩國間正常的經貿合作,還不利於全球在科技領域共同進步。另一方面,這種制裁嚴重傷害美國民眾和公共安全機構。研究數據表明,中國無人機在美國緊急救援領域占有率高達90%以上,此前美國政府擬立法制裁中國無人機時,遭到許多州政府和消防等機構反對。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