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發展部今(24)日於台東縣鹿野高台舉辦「高空通訊平台升空測試與展示」活動,首度以國產國造的繫留型高空氣球建置近地高空通訊平台,展示高空通訊平台在災害發生後迅速恢復通訊的應用潛力,以強化台灣通訊應變韌性。
本次展示的高空通訊平台,為繫留型浮空器載具,由浮空器、地面固定架、主拉繩、風速計、壓力計、氦氣洩氣罰、夜間信號燈以及安全甩繩組成。而浮空器的氣囊設計,為上下對稱的扁平形狀,充氣後的球體長軸為9.5公尺,短軸為6.2公尺,可在500至800公尺高度穩定滯空。
氣囊下方設有吊掛倉,專門用於高空通訊測試設備的安裝。浮空器的蒙皮材料具備輕量化、高強度及抗紫外線特性,並符合氦氣低穿透率要求。主拉繩的最大承受力超過3000kgf,並可伸展至1000公尺長度。
據悉,平台可升空至800公尺的高度並穩定停留,提供半徑達11公里(380平方公里)的地面網路覆蓋;並搭載獨立能源供應裝置,採氫燃料電池作為主要能源來源,確保長時間運作下,仍能提供穩定可靠且低汙染的電力供應。
數發部表示,高空通訊平台並具備50公斤的載重能力,使其有更多的設備選項,從而增強其應用彈性,可因應更多的使用情境。此外,該平台能持續滯空超過14天,通訊時長大於80小時,顯示長時間提供穩定通訊服務的能力,極大提高災害期間的通訊恢復效率,並大幅度提升災區與偏鄉地區的通訊能力,減少數位落差。
活動現場也演示多項技術,包括模擬災害情境下的通訊中斷與恢復過程,透過高空通訊平台提供的臨時訊號,結合無人機進行受困民眾的搜救。
數發部指出,本次計畫協同國內多個研究單位與企業,以及攜手各部會共同推動,展示政府與各界合作成果。數發部長黃彥男強調,數發部將持續投入資源,推動該平台效能優化,確保能在更多緊急應變場景中進行應用,為台灣的數位韌性提供有力支撐。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